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今天的官司。

基本情况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北起北京(卓君),南至杭州(余杭)。穿越京津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它已经被挖掘了2500多年。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特别是对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沿线城镇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闻名于世。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动的人类遗产。

大运河起源于春秋,形成于隋朝,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主要水道。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展现了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水利和航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系列璀璨明珠般的名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巨大信息。

大运河和长城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京杭大运河的开挖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运河1。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十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挖了一条沟,连接长江和淮河。

到了战国时期,大沟渠(从河南省元阳县,北到南,进入郑州市以东的普天则)和缺口相继被挖,从而连接了长江、淮河和经济区这四条河流。

(2)第二条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渠系。

以东部的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年)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淮交通。

改造韩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永济运河再次开凿,通向北方的卓君。

加上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运河,形成了多支渠系。

到了(杨光)时,据说为了游览扬州的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从京淮段到江南挖了一条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了元朝,元朝的首都大都(现在的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才能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朝横向运河,建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南下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从地理上看,京杭大运河分为七段:从北京到通州区,叫通惠河,从昌平县百福村的神山泉到积水潭和* * *,从文明门(今崇文门)向东,在今朝阳区杨闸村转向东南,在通州高里庄(今张家湾村)进入潞河(今北运河旧路),全长82米。通州区到天津叫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叫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叫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至淮阴称为中央运河,全长186公里。淮阴至瓜州称为李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叫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著名的李运河城市。当杨迪在扬州开凿运河时,扬州成了南北交通的枢纽。得益于漕运,这里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隋朝分为四段:(1)永济运河(2)通济运河(3)汉沟(4)江南河道。

③第三条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

元代发掘的重点地段是山东泗水至渭河段和大都至通州段。

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元世祖)(公元1281),济州河开通,从任城(集宁市)到程序安山(东平县)全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从鞍山南开运河,从寿章西北到临清,到达长125km的河道。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浍河,将北京西昌的平竹水引入大都城,向东至通州汇入白河,长25公里。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完全通航,水车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京杭运河的前身。

在元代,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李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护了袁运河的基业,并在明代疏浚了元朝末年已淤塞废弃的山东境内河段。明中叶至清初,在山东微山湖下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之间进行了开口口运河、通济新河、中和河等运河工程,在江淮之间开挖了月河,实现了湖水分离。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通航里程1442公里,其中年通航里程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一样,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1764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市区18。

通州古诗云:一塔影认通州。

燃烧的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荆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汇合,在这里由海河送入渤海。

据记载,在漕运发达时期,天津至通州的北运河每年运粮船2万艘,官兵1.2万人,其中商船3万艘。

水路的开通,让小小的支古村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聊城湖及其河流占市区面积1/3,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在北方城市中十分罕见,其中京杭大运河功不可没。

苏州“苏州湖熟,人间满”。

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和食物丰富。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入口处,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京杭大运河

[编辑本段]沿线地理

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流经北京、天津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穿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到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河湖交错,良田千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粮棉油蚕桑麻主产区。

人口密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

近代以来,京津、津浦、沪宁、沪杭铁路公路网相继建成,与运河紧密相连;沿线工业拔地而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汇聚之地。

[编辑本段]现状特征

京杭运河每一段的流向、水源、蓄水条件都不一样,非常复杂。流向一般概括为四节点五流:

节点1天津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海河)向南流动;东平湖节点1和节点2之间的南运河和鲁北运河向北流动;长江(清江)节点2和节点3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和李运河向南流;长江以南丹阳的节点3和节点4之间的河段向北流动;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①通惠渠。

历史上可航行的河道。

由于清末实行“停罐改折”政策,以及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运输的发展,货物转入陆路运输,水资源不足,航道年久失修。到20世纪50年代初,只有少数船只有间歇性航行。

目前该河在北京主要作为排水渠道,已经不能通航。

②北运河。

长约180km,汇水面积5.110000平方公里,从天津流入海河。

除瞿家店至天津段15km可进行船只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段均不通航。

③南运河。

又名雨荷,全长414公里。

从思奴寺到临清的一段叫魏运河,长94公里。

天津至思奴寺航道狭窄弯曲,底宽15 ~ 30m,水深约1m。现有杨柳青、刘度、北陈屯、安陵四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由于上游水库蓄水,河道两岸农田灌溉,年久失修,现在处于停工状态。

卫渠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有四女庙、朱公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切断水源,特别是党微运河扩建后,航道形势骤然恶化。

④鲁北运河。

也被称为巍山和临清运河,原来的河段已经淤塞。

1958选新线,长度104 km,但未开挖。

1960至1968,根据引黄要求,开挖了周颠至尚店76公里的渠道,但两河段尚未开挖。

⑤路南运河。

从郭娜到凉山的一段被称为东平湖西水道,长20公里。虽然在1968疏浚,但河道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无法通航。

凉山至王楠段全长33.8公里,航道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这是一条季节性水道。

王楠-集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只有6个月可以通航,是季节性水道。

济宁至二坝段78.1km,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m以上,底宽50m,可供100吨级船舶航行。

⑥中运河。

从副坝到大王庙的路段,以前走韩庄和台儿庄。

1958,江苏省新建南四湖西水道和不老河段,使河流穿过徐州市北郊,在大王庙与中央运河汇合。

大王庙至淮阴段仍沿原河道向南,长163 km。

徐州以下河段近年来分段加宽,一般底宽45-60m,水深3m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拖轮船队。

是徐州煤炭南运的主要通道。

⑦李运河。

全长169公里,其入海口原在瓜州,1958改为六尾河。

经过近几年的反复整治,航道底宽一般为70米,水深3米以上,可供1000吨的拖航船队使用。

年货运量约为15万吨。

⑧江南运河。

从长江南岸的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王萍到杭州。

其中,从王萍到杭州有三条航线,即东、中、西航线。如果按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部宽20米,深2米。一般40 ~ 100吨的船舶可以通航,年货运量达到16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使其在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水方面发挥了多种作用。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连通了江海,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京杭运河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水运网络。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第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

65438+2月18,京杭运河第二航道八宝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这意味着“第二航道”从纸面上的蓝图进入施工阶段。

交通部门表示,“这条全长39公里、预计总投资77.5亿元的第二通道,是解决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现有交通拥堵、环境保护、交通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提出京杭运河“第二通道”方案,到18正式开工,反复论证近20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开展了“第二通道”线路位置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路位置初步确定、与相关县市协调、提交项目建议书、组织可行性研究等大量工作。

对于“第二通道”的线路位置,一直有东、中、西三种方案。

东线:起于沈航余杭区博禄线,经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省道01、杭浦高速,经绕城高速、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宝附近进入钱塘江。

中线:从三宝到钱塘江穿过杭州主城的现有通道。

从北兴桥出发,经陈宫桥,过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宝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于北兴桥,西经沟云路、国道104,经三墩环路、天目山路,经冯凭,改为花牌楼环路,沿富春江出龙坞、王江山、新浦。

天价“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规划建设。

“虽然要过沪杭铁路,过三条高速公路,过钱塘江出口,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说是最有优势的。”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说是最理想的,但是建设成本巨大,破坏了西线附近景点的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相冲突。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等问题难以解决,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说:“在选择东线方案时,仅仅是为了在水路下穿越铁路,就要为高昂的沪杭铁路买一笔‘巨款’。

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出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成为“瓶颈”

1999期间,京杭运河浙江段改建为四级航道。然而,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货运量的成倍增长,水路升级的步伐远远落后于船舶。

据预测,2015年和2025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77万吨和1564万吨。

作为京杭运河连接钱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段航道仅满足五级航道标准,25座桥梁达不到五级航道通航要求,严重制约了京杭运河的作用和航运的未来发展。

千吨船从山东直达杭州。

运河二级航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将提升40%。

专家分析,以开发区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部用铁路运输,每吨10元到20元。如果煤炭全部通过水路运输,可节约成本100万元。

随着第二条航道的开通,市区航道将用于旅游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现有的通航拥堵、噪声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编辑本段]开篇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动的人类遗产。

大运河起源于春秋,形成于隋朝,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为以后江南运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自嘉兴治陵水路,过钱塘江,过浙江”。

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了一条沟,开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建了汉城,运河及其文化就是由此衍生的。

我们今天说的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兴盛于唐宋,理顺于元代,疏浚于明清(开凿于公元前486年,通车于公元1293年),历时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建设过程。

隋朝时,杨迪动用百万人口开凿大运河,为以后国家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终于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

代表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继长江之后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其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历来是历代水运的主要运河,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世纪航运兴起,随着津浦铁路的开通,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降低。

黄河移民后,山东境内河段水资源短缺,淤积较浅,南北通航被切断,淤积到地面。

江苏境内水量大、通航条件好的一段,只能在小木航行。

京杭运河的废弃和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加宽加深,修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得到改善。

季节性通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以上。

江苏省郫县以南660公里的水路,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成为未来南水北调的输水渠道。

[编辑此段]申报世界遗产

2006年3月,58位CPPCC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抢救和保护京杭大运河,并在适当时机申请世界遗产项目。

在这58名委员中,不仅有京津冀等京津冀六省市CPPCC的现任和前任主席,还有两位前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斌和单霁翔。

亦舒、王铁成等名人也签了名。

第一发起人刘峰委员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大运河,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图书馆、名胜古迹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它的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极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最好见证。

从保护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世界公认的。

大运河水系绵延千里,纵贯南北,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孕育了丰富的线性文化景观。如果加上没有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会更加丰富。

“如果把它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加起来,某种程度上可以和长城相提并论。”在1985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和罗两位权威专家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高。”

"大运河和长城应该成为遗产名录中的姐妹."刘峰委员提醒,但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被破坏。

如果不重视像“申遗”一样重要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必然会迅速退化、消亡,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绝不是某个地方或部门的事。

CPPCC委员建议,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京杭大运河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专家和沿海地区共同参与和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的“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机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动的人类遗产。

大运河起源于春秋,形成于隋朝,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主要水道。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展现了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水利和航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系列璀璨明珠般的名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巨大信息。

大运河和长城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交通功能发生了变化,河道、沿江风光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它正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严峻挑战。

如果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必然遭到破坏,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抢救和保护大运河,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编辑此段]杭州宣言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动的人类遗产。

大运河起源于春秋,形成于隋朝,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主要水道。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展现了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水利和航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系列璀璨明珠般的名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巨大信息。

大运河和长城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交通功能发生了变化,河道、沿江风光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它正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严峻挑战。

如果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必然遭到破坏,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抢救和保护大运河,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在此,我们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进一步增强各级保护意识,总结宣传各地保护和挖掘大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保护和应用,延续运河文脉和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法律法规,统筹保护和开发,动员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理念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关系,切实把申遗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和管理的过程。

——尽快在相关部委、相关专家和沿线城市的全力支持下成立研究机构,收集数据,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评估,向相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振兴古运河。

[编辑此段]数字运河

为了更好地保护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将“挖掘”出“数字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2007年5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大会提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工程。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专家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民居征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规划》,该系统可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管理京杭大运河的非空间数据,通过文字和图形实现统一管理,通过文字和图形实现双向查询和检索,并对影像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库,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本段]治理目标

近年来,太湖流域年总用水量为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该区域年均水资源量仅为6543.8+062亿立方米。除去因污染而无法利用的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口每年创造了近万亿元的GDP,用水量实际上是实际资源的两倍。

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和人口不相协调,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使太湖流域面临严峻的缺水形势。

根据1998至2000年的水质连续监测评价,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但太湖水质总体上没有明显改善,湖泊富营养化总体上没有明显改善。2000年,总磷、总氮和化学耗氧量与计划控制目标相差甚远。河网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地方还在恶化。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另一方面,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航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船舶的噪音和废气排放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船舶航行中发生的多起涉桥事故也对陈宫大桥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货船凹凸不平的外观也和现在的景观河流很不协调,已经发生了。

如果运河杭州至塘栖段停止货船航行,改为完整的旅游航道,旅游经济效益和沿海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因此,应打通钱塘江水系富春江与太湖水系东苕溪之间的通道,连接钱塘江与太湖水系,富春江优质水源自然流经东苕溪,冲刷太湖水系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和上海提供优质水源,改善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污水逐步截流收集后,京杭运河及其支流将成为杭州、嘉兴等城市的优质自来水水源。

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水质不受船舶污染,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经济的航行方式,在国内率先实现绿色航运。

2006年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我国春秋至清代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