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的历史沿革

秦朝以前,肇庆属于百会处。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项峻郡。今天肇庆的一部分属于桂林县和南海县。四会县位于秦,管辖范围包括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划归南海县。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高要、肇庆市、高明及三水西、云浮东等地设高要县。今天的广东省包括胶州所辖的整个南海县(广东中东部),以及荆州的苍梧县、合浦县、桂阳县和扬州的张羽县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比秦时增加了三个郡:揭阳、苏中(今清远)、增城。

西汉丁原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境内共设8郡,四会郡隶属南海郡。广信、协睦、高要、凤阳、段曦县属苍梧县;李河浦县、高梁县、林云县;都属于胶州。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继承西汉。三国吴五年(公元226年),沿东汉王朝而建,大部分属广州,少数属胶州。当时,荆州北部(今怀集县一带)属于荆州何琳县。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郡,四会县划归南海县;广信、段曦、元西、高要、新宁、林云6县为李沧五县;谢牧、凤阳迁到何琳县;都属于广州。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位于16郡,分4郡,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南海县;高要县广信县、李沧务县;元西、段曦、凤兴、都城、金华、龙乡、富润县划归金康县;林云、新兴、南星、山迭、幸平划归新宁县。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建立了高要、广信、凤兴、五华、段曦、金华、都城、乐城、越城、富阮、安穗、滨江、赵文、南星、新兴、林云、赣东、禅蝶、龙潭、付娜、柏林等。479年至502年,增加龙乡、罗平、永西、华斌、宁乡、彰化、定昌、约翰宝宁、祁安、楚宁、永城11和桂、祁安、七建、何琳县,隶属于广州、象州。从502年到589年,共有54个郡,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龙州。田亮入狱六年(公元507年)九月,耀县升格为高要县,广州总督驻在高要县。公元557年,陈霸先建立了陈王朝,当时他是西江总督兼高要知府。陈在广州时,总督署还掌管着高坛。

隋开帝九年(公元589年),高要县为郡,端州为家,统领高要、段曦、幸平、乐城、清泰五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端州改为新安县。当时肇庆有17个县,分为5个县:四会、华蒙、怀集县划归南海县;李新安县,高要、段曦、乐城、幸平、新兴、柏林、铜陵7县;李永西县、溧水县、安塞县、永西县;都城县丰川县、李沧务县;开建县的Xi县、李溪坪县;属于广州、连州、端州、龙州、丰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共设20郡,分属7州:四会、怀集、华蒙、Xi安划归广州;段曦、金康、越城、都城四县在李康州;龙州、溧水、开阳、镇南、建水县;高要县和李端地区的幸平县;周立新新兴县、永顺县;丰川县、开建县划归丰州;李沁地区铜陵县富林县。

南汉干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二十郡,分四会、怀集、华蒙、涟水六州。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有8郡,以1军分为4州:高要郡、四会郡;怀集县转广州;丰川县、开建县划归丰州;周立新新兴县;段曦县、溧水县、利康州;属于广南东路。惠和元年(公元1118),宋徽宗赐兴庆军肇庆郡,仍辖高要、四会两县。

宋忠和元年(公元1118),宋徽宗赵霁给端州御书,意为“喜庆吉祥之始”。肇庆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元为治道,明、清为治府。

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肇庆府改为肇庆路,后转入广西路(二十九年,转入广东路)。顺治元年(公元1330年)李2路7县2州:溧水县段曦县、李德清路;肇庆路、高要县、四会县;丰川县、开建县划归丰州;周立新新兴县;属于书省江西等地。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为中国一省贺州,湖广等地就在此。郑智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书省贺州。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名肇庆府,划归广东。肇庆涪陵下辖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德清5县1州。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高明县位于高处。恩平县十四年。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高要东部位于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广宁县驻四会。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龙水郡升为罗定郡(领东安郡、西宁郡),任广东省内大臣。至此,肇庆地区领先:德庆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1地州8县。怀集县隶属广西梧州地区。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两广总督署由广西梧州迁至肇庆,清乾隆十一年(1746)迁至广州,历时182。1646年,朱由朗以肇庆府为宫,即位称帝,改名为李咏,在肇庆组织军民抵抗。

清朝初期,由明朝统治。肇庆府是赵广罗道之的办公室,后被调往广东。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设立开平郡。雍正九年(公元1731),设立鹤山县,肇庆府领德清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丰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为直隶厅,阳春县、恩平县被削。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为平乐府新都厅。

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置道路,如巡昭罗路、巡昭阳路、巡广昭罗路等。大部分的道路和站台都位于肇庆。1912后,相继成立昭洛军政分署、昭阳洛镇守使司、西北军绥靖委员会行政公署,与肇庆平起平坐。1936年,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署成立,辖12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清、郁南、封开、怀集县。

1992 65438+2月,经肇庆市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大王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大王区),赋予相当于县级的行政和经济管理职能,保留广东国营大王华侨农场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云浮市,从肇庆市划出云浮、罗定、郁南、新兴四个县级建制,云浮市也随之成立。

1998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三荣港成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8月,肇庆市人民政府赋予高新区管委会行使市级相关经济管理权。

2001 11经省政府批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园搬迁至大望区,与大望区、华侨农场合署办公,实行“一区两园”发展模式。

2065438+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广东省肇庆市所辖县级市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相关行政区域界线和政府驻地未作调整。

到2015年4月,肇庆实际管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市辖区,广宁、德清、封开、怀集4个县,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大王区),管理四会市。名字源于肇庆,古称端州。这是端砚的起源,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肇庆名字的由来全因宋徽宗。——段王即位,亲笔写下“肇庆府”二字。肇庆的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