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哪个是最古老最正宗的「粤语」?
三种方言中的广东
让一个从未学过外语的中国人听法语和德语,他大概会觉得这两种语言听起来都像是胡言乱语。同理,大多数北方人对“粤语”的印象是“一种我听不懂的话”。其实广东方言主要分为三类: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分别为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使用。历史上三种方言进入广东的时间和方式差异较大。
“潮州人福建老祖宗”
但潮汕人和潮汕方言的渊源却大相径庭。潮州人有句话叫“潮州人闽祖”,可见一个人祖先的来历。福建是山区,人口有限。历史上福建人一直在外迁,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的中国沿海都有福建移民的后代。作为福建最受欢迎的姓氏,林可能是说明福建移民在中国广泛分布的最好例子。今天沿海的林姓大多可以追溯到福建,甚至北方如辽宁荣成、文登、大连等地的林姓也可以在福建莆田找到祖先。
毗邻福建的潮汕地区有一个由韩江、榕江、练江三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成为福建移民居住的首选。在潮汕地区,林是第二大姓,占总人口的近8%。相比之下,广州的林只是第十大姓,只占人口的2%,印证了“潮汕人是福建先民”的说法。由此,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南话发展成为广东另一大方言——潮汕话。
客家话带来客家话。
粤语和潮汕话虽然都存在于岭南地区,但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可以说大体平和。但宋代以后,随着一批新移民的进入,粤语和潮汕话都面临着一种新语言的挑战,而这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客家话。
顾名思义,客家话就是客家人说的方言。虽然有人认为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但就地方志而言,客家人南迁岭南的时间晚于广府人和潮汕人。当时广东肥沃的平原基本都被开发了,所以客家人往往居住在不易开发的山区,比如兴宁、梅州等地。宋初《太平宇宙》中记载,星美一带仍以社瑶为主,梅州客家人仅三百户,潮州无客。不到一百年后,元丰九于之的客家人已经在星美地区成功“反客为主”。
随着广东省人口的不断增加,本地人与外地人因生存竞争而产生的对立情绪也不断滋生,清廷从中挑动,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争斗。比如今天的四义地区(珠三角西岸的台山、新会、开平、恩平,统称四义),当地人和游客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据悉,“十四年仇杀,杀人百万”。
长期的大规模战斗对客家人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广府人。虽然骁勇善战,但珠三角毕竟是广府的大本营,广府人一般都有一些亲朋好友,在战斗失败、逃亡的情况下可以投靠。相比之下,客家人如果被迫背井离乡,往往无处可去,沦为土匪,成为政府军的目标。
最终,清廷为了解决土人与客家人的争斗问题,将珠三角的部分客家人遣送回粤东甚至外省老家。今天,很多赣南的客家人在本地人和客家人的争斗之后,从广东迁到了江西。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了珠三角客家人口的锐减。比如四义本地客家人打架之前,客家人约占当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尘埃落定后只占百分之三。客家话在珠三角的影响力已经大大降低,客家话也就失去了在珠三角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自尘埃落定后,珠三角的粤语在与客家话的竞争中获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分散的客家人也逐渐被粤语同化。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只要说粤语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全村就会逐渐选择粤语作为交流语言,但客家话会被粤语“强势统一”。但在梅州、惠阳等地,客家话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粤语也无能为力。粤东潮汕方言对窗外事充耳不闻,继续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广东三大方言终于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各方言的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