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胡同的历史意义
当时,学了一手好厨艺的刘贵鲜正在一位长官家里做饭。一次偶然的机会,团长对刘桂仙说:你家生活这么困难,两个人都会做饭。为什么不开一家餐馆?但那时候餐馆都是国有集体的。怎么听说个人开餐馆?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刘桂仙决定试一试。让我儿子写个申请,亲自送到干棉胡同东城区工商局。
工商局的同志听了她的想法,觉得她胆子够大。一个月来,刘贵鲜每天都要去工商局好几趟,抓谁跟谁磨。直到有一天,工商局的一个副局长终于对刘桂仙说:“刘姐,你先回去,你的事我们再商量。”
等了21天,工商局副局长亲口告诉她:“你的业务经过讨论,已经批准了。拍个照要过几天,你先开吧!”
9月30日,1980,翠花胡同刘桂仙开的岳斌饭店。这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
当时,“岳斌”餐厅使用的房子是刘贵鲜自己的房子。她简单地安装了给排水,找了个大汽油桶搭了个灶,从跳蚤市场买了几张小桌子,用新塑料布盖起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开餐厅得有冰箱啊!把拼凑的钱都用光了怎么办?刘桂仙想用户口本借点钱。但是信用社说要贷款,得找担保人。哪里可以找到担保人?就在刘桂仙不知所措的时候,工商局的干部替她上了保险,借了500块钱。用这500元,刘桂仙买了一台雪花冰箱。
马上要开业了,刘桂仙手里只剩下36元钱。用这36元钱,她买了4只鸭子,做了几道菜——脆皮鸭、麻辣鸭、油炸鸭杂...第一天的菜都是鸭肉菜。
开业那天来了很多人,刘桂仙又高兴又紧张。房间里只有四张桌子。你不能坐下吗?刘贵鲜让儿子搬一匹小马坐在门口,给排队的人编号。
原料没了,客人还没走。有一个日本《每日新闻》的记者,等了很久还坐在店里。刘贵鲜赶紧从邻居家要了几勺面,做了卤面,满足了日本记者的愿望。
晚上关上门点点钱,36元的钱就变成80多元了。算一算净利润40多块钱,相当于刘贵鲜妻子郭培基一个月的工资。
当时刘贵鲜没什么经商经验,菜价定得很便宜:一大盘鸭子六毛钱,鱼香肉丝六毛钱,鸭架子做的白菜汤1.8毛钱。做一桌,最开始定的标准是每人7元钱,鸡鸭鱼肉大虾海参应有尽有。
只有结账的时候才热闹。外国人吃饭,有的付外汇券,有的付美元、日元、法郎、马克。由于没见过外汇,刘贵鲜不敢收,也担心人家给假钱。
岳斌酒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刘桂仙忙得不可开交。那时候我都不敢招人。于是,他的妻子郭大爷和儿子儿媳一起请假,帮他们一起干活。来这里的顾客越来越多,刘桂仙只好定了一个每人消费10元的标准,还得先预约。因此,大多数游客都是外国人和记者。当时美国大使馆的一个人还画了一张简单的地图,标明了从使馆区到餐厅的路线,印了很多份发给其他使馆,来了很多外国人。刘贵鲜有一个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当时有72个国家的大使和74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去岳斌吃饭。
元旦那天,两位中央领导人姚依林和陈来到饭店。首先,他们视察了小餐馆,边看边询问餐馆的经营情况,并鼓励刘贵鲜好好干。姚依林在餐厅看了菜单后,建议刘桂仙不仅要做热菜,还要弄点凉菜来配酒。后来刘桂仙照办了,客户确实反应不错。
两位中央领导走后,刘贵鲜为此买了两麻袋鞭炮,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她很开心!中央首长能来她店里,说明党和政府支持她做个人,这条路不能错。就在这一年,刘桂仙在离岳斌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更大的姐妹店——月仙酒家,营业面积扩大了10多倍。
如今,刘桂仙的刘阿姨一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做的生意比以前多了很多。
事实上,“岳斌”餐厅不仅仅是一家餐厅。在外国人眼里,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在中国人眼里,它代表了党的政策。那时,刘桂仙阿姨不知不觉地成了改革开放的先锋,为古老的翠花胡同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翠花胡同,多么亲切的名字。有空的话也可以去。看看古迹,尝尝刘阿姨的美食,开心的时候来一句:翠花,酸菜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