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代表
隋、唐、五代(侯亮、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钱树、后蜀、吴、南唐、吴越、福建、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北汉。
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应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西周应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65438年。
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讽刺为“有系统地捏造历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证据就是几处古代篱笆遗址”。
需要注意的是,汉高祖既不是刘邦的庙号,也不是谥号。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但从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开始,刘邦就被称为“高祖”,后人经常使用,所以历史上称为“毛”、“汉”或“汉高祖”。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的国君刘并没有追封王莽,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不追封庙号的国君。
但是王莽当政的时候,对前代的很多皇帝都追求庙号,庙号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元末农民起义,汉宋政权王小明、韩林儿为众多前朝皇帝追封号。
前秦的“前”是指十六国是前者,十六国有两个秦,彝族的前秦和尧昌羌族的后秦。
后秦是针对先秦而建立的,也自称秦,所以和以前的后秦有所区别。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民族政权,也是孙公达在《氐族研究》中所说的“第一个试图以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先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史时间线上的扩展信息。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史的三条主线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人才选拔的不断公平规范。王朝兴亡史的主要规律是:久分必合,久分必分;时势造英雄,英雄造少年。
中央集权的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恩宠令、刺史制)-唐(我们这个时代)-宋(接受精兵、文官)-元(行省制)-明清延续(明朝废除中国存书之制,设三司,设三司)
君主专制的脉络:西周(分封制)-秦朝(三公九臣制)-西汉(内廷大臣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两府三司制)-元朝(中书制)-明朝(废丞相,立内阁)。
选官用人制度:西周(石清石碌制)-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征制)-魏晋南北朝(九级郑智制)-隋代(科举制)-唐、清延续(唐代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代考试内容仅限四书五经。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历代的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自发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历史年表
百度百科_中国历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