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色大剧院相关的历史事件

1931九月18,多么难忘的一天。由于国民党当局推行“定居先行”政策,执意打内战,觊觎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趁机挑起“九一八”事变,危害我们中华民族的日本侵华战争由此开始。尽管这一年马占山在黑龙江抗战,蔡廷锴于1932年11月28日在上海英勇抗战,但当时的政府宁愿逃离河南,在城下结盟,企图消灭日益壮大的革命运动,使亿万军民陷于险境。“不抵抗”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激进的民众愤怒了!所以有“上海戏剧协会”纪念“九一八”两周年。《中国》在金色剧场的公演,

这是九个剧团的联合演出。组织者是著名戏剧活动家,上海地下党文化委员会领导人之一。田汉:导演是应云卫。“吼!苏联作家特列捷耶夫的名作《中国》,描写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愤慨之情,为殖民主义者呐喊,却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响亮反击。它以艺术形象的方式汲取广大人民团结一致、抵抗侵略的意志,其重要性不亚于战场上的真枪实弹的战斗。虽然统治者多方阻挠甚至迫害,但演出的盛况和强烈反响却给了他们愿望完全相反的答案。该剧在《黄金》中的表现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远的印象。于是,在1949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个八月,上海影视界、戏剧界的数百人在怡园(即文化广场)联合演出了一场新型的《咆哮的中国》,至今仍有、沈复、赵丹、张发、修文舒、等众多著名演员参加演出。在解放的土地上重演这出戏,就像响亮的号角在上海的天空激荡。它叫道: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在金色大剧院的一些写字楼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很多,写了很多文化领域的篇章,而1937的7月的一个座谈会应该是最有历史意义的。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安兵谏,推动了我党在团结抗日政策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此期间,周恩来奔波于延安和庐山之间,准备吃苦。然而,当我到达上海时,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潘汉年利用“金色剧场”这一办公场所,安排了一次与当时担任党的秘密工作的党员和文化界民主爱国人士的座谈会。周恩来向你传达了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并试图向你学习,这应该是上海文化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上海地下党的反面人物刘、萧也参加了座谈会。他曾经写过一篇回忆的记述,讲过,发表在市《党史资料》上。“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神圣的抗战如火如荼,敌人的魔爪伸向大陆。1938后,上海四面受敌,只剩下“小”租界,成了孤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斗争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民主革命运动怎么能不伴随着艰辛呢?奋斗总会给有志之士留下不知疲倦的遗产。“上海剧社”、“中法艺校”、“中旅团”等专业剧团都是如此。但7月24日起在金色大剧院举行的大型联合义演,1939是一个微妙的插曲。

这场演出以“业余戏剧慈善演出”的名义公开。事实上,原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刘少文转入地下,并得到上海文化委员会的协助。通过上层统战的关系,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帮助难民,支援江南新四军。这不仅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史诗般的场景。根据公共剧院的历史,“公共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的。参加演出的剧团有十几个,上演了七部大戏和一部独幕剧,演职人员有三百多人。”这一行动本身就足以证明当时社会各界人士意志的可贵行动和齐新的共同努力。

其中,爱国舞蹈家本人表演了于玲的新作《花中泪》,描写了舞蹈家的悲剧人生,更具代表性。

该剧由上海戏剧艺术学会在“卡尔登”(现长江剧院)演出,反响强烈。剧本反映了旧上海舞者的痛苦经历,深刻揭示了淞沪“八·一三”甲午战争前夕严酷的社会矛盾。他以深沉的笔触和真挚的同情,叙述了舞者们的悲惨命运,既向社会提出了严正的控诉,又写下了正是这些舞者在炮火的洗礼后逐渐觉醒。

上演“花中泪”的,是舞者自己组织的“互助团”。当时,许广平领导的“上海妇女互助协会”曾专门召开过舞蹈演员座谈会。随后,一些爱国舞蹈家组织了“舞蹈家协会”和这个剧团。虽然他们不是演员,也没有演过戏,但是排练的时候却异常认真。舞者扮演自己,表明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苦难和期待凝聚成一个个具有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舞台艺术形象,向观众尽情倾诉。这样的演出早已引起了“舞界”和广大群众的关注。但剧中凄厉的哭声和激动的喊声交织在一起,漫天的云朵和纵横的篝火,呼唤着:“绝不让生命滑入梦境”,引起了演员和观众的强烈共鸣。演出结束时,经与当时舞台负责人协商,邀请洪魔主持了拥挤在台前祝贺演出者的五彩花篮,并举行了“赈济难民”义卖活动。义卖的形式也很感人,收到花篮的舞者姐妹们亲自表示感谢。这一次的义演和义卖取得了双丰收。从而筹集了一笔可观的款项,达到了救助难民、捐助新四军的目的。周(艺名佟麒麟)是上海京剧奇奇派的创始人。他以新颖的表演艺术著称,唱做并重,夸张沉重,刻画人物,深化情节层次发展。他在1936年的《黄金》中演出过,在1942年和1944年的秋天在这里出现过几次。后来在这里当了“后台老板”,一直到1947结束,才变成“麒麟”,为“金”而兴奋。

抗战前后,周与田汉、、洪深等戏剧先驱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受到他们的鼓励。于是,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融入了他的剧作,使“奇奇派”的艺术更加辉煌。他的《追韩信》、《徐策进城》、《清风亭》、《打严嵩》等一系列优秀剧目,名扬江南,堪称代表作。但更重要的是,他不落俗套,锐意创新,在舞台上以“齐派艺术”的姿态呈现了自己淳朴的爱国与率真。他和欧阳予倩合作演出了新改编的《宋武》和《潘金莲》。在沦陷时期,他的剧作如《晚明的悔恨》和《秦晖》,批判了时代的弊端,唤起了同胞的爱国情怀。它们是江南著名的戏剧。在日伪统治的黑暗岁月里,他屡遭软禁骚扰,找汉奸的茬,但他从未屈服。几经波折,他仍在“黄金”1945,那是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准备新四军到达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广泛开展了群众运动。在金大剧院的女员工中还成立了一个“职业妇女协会”(后改名为“妇女生活互助社”)。丁玉珠、徐莹等4名剧院女员工参加了协会,同时还吸收了卡尔顿、天蟾舞台、大舞台的人作为会员。当时,为了配合互助会的工作,在的支持下,周夫人被聘为名誉理事,周也同意腾出互助会的助理职务。从此,“金色”后台成了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还有包仁宝等人做的学生运动,经常用来开展活动。

据参加“互助社”的同志回忆,正是邱红辉的支持,才使其在社保局注册,成为合法组织。1946期间,他们参加地下党组织组织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时,3月7日在“黄金”开会准备,3月8日的游行也是从“黄金”出发。在这一天,基督教青年会还举行了一个纪念“黄金”的会议。4月,上海市妇联在“黄金”举办了一次母子联欢会。同年,周为文化记者表演了《秦晖两个皇帝》,由姜春芳主持,田汉、于玲、胡风、等参加。周还在举办了一场义演,为“互助会”筹集资金。

当时,周与田汉、于伶、、洪深每周举办一次“艺术论坛”。有一次,欧阳山尊关于解放区戏剧工作的专题报告,在特务的监视下,直到写完才发布。还有一次,冯乃超回到上海,在凌的陪同下,他和郭沫若一起去“金”看望周,又和许广平一起去祭奠鲁迅的墓。46年5月,在《文化界反对内战的自由宣言》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9月,他到位于思南路的中共上海办事处听取周恩来的报告...在党的教育下,周的思想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动作越来越深,越来越坚定。他成了沪剧界非常信任和尊敬的人。

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敌人视这些活动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次,战区副司令通过周将警备司令部逮捕的黑名单通知进步工人,避免了一场迫害。

在进步与落后、民主与反动之间,大多数有良知有血性的劳动者选择了“真理”。这场斗争一直延续到解放。5月4日,1947,上海文化艺术界在金色剧场举行纪念集会,千余人参加,其中不乏那条路不为人知的“人物”。“五四”是一场提倡民主和科学的运动。翻开了新文化革命的篇章,上海文化界提出要把五四作为自己的节日。首先在会上发言的郭沫若,面对那些来历不明的“角色”,大声疾呼:不要怕封建落伍者的反对,不要怕别有用心的人用“红帽子”恐吓!他号召大家致力于继承五四革命的文化传统!接着,小三和茅盾先后向大家汇报了苏联和国内文学的概况,提出了今后文学发展的任务。这些报告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响应。有意思的是,那些别有用心进来的人根本没想到会议组织是有备而来,在场的人有条不紊的聚集在一起,不给这些人留有余地,让他们很难破坏。会议圆满结束,取得了巨大成功。

“新中国剧社”会后表演了独幕剧《万元大钞》。多年来,该机构经常排练自己的反映当前形势和社会问题的戏剧。《万元大钞》是国民党在通货膨胀、社会经济衰退、人民痛苦不堪的情况下,掠夺人民财富的恶行的又一次暴露。虽然只是简单的现场报剧形式,但意义深刻,会上反响强烈。后来该剧被当局禁演,转入工人、学生和广大民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群众运动。有时在示威游行时在街头表演,有时出现在大学、中学的校园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新中国剧社”是党直接领导下的民间专业剧团。1941成立于桂林,六年来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巡回宣传抗日。1946年秋,受上海地下委员会派遣,在导演欧阳予倩的陪同下,穿越台湾海峡,赴被侵华日军蹂躏五十年的台湾省演出。后来因为1947台湾省“二·二八”起义回到上海。这是他们回到上海,抗战胜利后,第一次在上海演出。参与这部小戏的四位演员中,熊伟(北京青艺院助理)、菲克(作曲家、江苏省音协副主席)、许(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都去世了,还健在的高博(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已经70岁了。在“新中国剧社”生活和战斗过的同事们,都把《万元大钞》的演出视为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越剧是流行于江南的一种剧种。它起源于浙江省嵊县,传到上海后有了很大的发展。7月中旬,1947、袁雪芬、肖丹桂、、傅全祥、、徐玉兰、、吴、、朱水照等数十位粤剧界知名演员,为筹集资金,成立了越剧学校,并在金色剧场联合演出了《江上情》。这部剧取材于莎士比亚名剧中委婉曲折的情节。由“越剧十姐妹”主演,号召力堪称“一时之盛”。当时,徐光平领导的“职业妇联”和文化进步人士大力支持,文艺界一些著名作家、导演和舞台技术专家通力合作,使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是越剧界团结协作的一次盛会,也是上海文化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迎接黎明而献上的一朵瑰丽之花。

解放四十年,私人黄金大戏院已发展成为服务人民的“群众戏院”,是上海和华东地区重要的戏院阵地。梅兰芳、周、、等许多著名京剧大师都曾在这里辛勤工作,发展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虽然他们现在被埋葬了,但他们珍贵的艺术遗产和人民艺术家的崇高品质将永远留在亿万观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