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新闻事实
■去年许多历史文化遗址被摧毁。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一条高速公路将穿过江南古镇周庄。历经900年沧桑,周庄完整保留了水乡建筑格局。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先名扬海外,后名扬全国,被誉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代表。这样的古镇被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穿越,对古镇的破坏程度可想而知。
近年来,周庄旅游业高速发展,年均增长35%以上。光门票年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更别说古镇900年的历史文化价值了。单是这巨大的经济价值,就已经让周庄及其所在的昆山市对这条高速公路产生了怀疑。虽然早在媒体报道之前,国内很多顶级的古迹保护专家就已经和当地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当地似乎已经下定决心,高速公路已经修到了周庄的门口。据悉,联合国的专家和周庄的一位镇领导甚至激动地说,如果一定要修这条路,他们就躺在这条路上,用身体堵住。在众多专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道路建设项目被叫停,结果仍然悬而未决,令人感动。
周庄的情况绝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在去年,福州著名的历史街区“三坊七巷”被改造成了商业街。侥幸存活下来的古建筑散落在现代商业社区周围,历史街区的格局和氛围被彻底破坏。“三坊七巷”已经名存实亡。去年,另一则震惊全国的新闻是,浙江省舟山市公然违反国家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大肆改造历史文化名城定海的历史街区,使古城风貌荡然无存。四川三星堆躲过推土机的过程有些戏剧性。四川三星堆古城遗址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遗址。关于三星堆的考古发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然而,就在成都举办“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城市考古”研讨会前,一家房地产公司要在三星堆建酒店。虽然最后由于三星堆各方的介入,没有发生危险,但这可笑可叹的一幕着实让与会专家出了一身冷汗。
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泰山1987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有关部门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计划扩建泰山索道,将无可挽回地破坏泰山风光,引起包括中国工程院多名院士在内的十几位专家的反对。一位专家说,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上修建索道,在别的国家闻所未闻,在我们国家却修了一次又一次;不仅是泰山,同样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黄山、峨眉山也修建了索道,令人担忧。
在去年7月举行的“中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斌指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古空间特色和人文环境遭到破坏;在城市现代化和村镇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面貌越来越千篇一律,这种单面文化正在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人们越来越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远未深入人心。是不是以后面对千城一面的高楼,才会发现少了点什么?历史文化遗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礼物,镌刻着民族对历史文化的创造和记忆,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人格。当我们展望新世纪的时候,我们真的要抹去这段沉重的记忆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吗?
专家访谈
■古迹需要生存空间来保护人。
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问: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和发展往往与古城和古建筑保护相冲突。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矛盾?
罗(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高级顾问):首先有一个认识问题。有人说中国历史悠久。如果历代的古城和遗迹都保留下来,现代人还能住在哪里?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所有的历史遗迹不动就保存不下来,这是历史规律,我们也不可能全部保护。因此,我国的保护方针是“重点保护,重点挖掘”,即保护重要的,保护应该的。比如我们实行“点、线、面”的保护措施,即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街道(比如北京的国子监)、城区(比如北京的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发展中,出现过很多大规模破坏古城的案例,这就更让人误解了。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往往是城市的中心。因此,当城市发展需要扩张和改造时,古城区被视为“黄金地段”,首当其冲。这种城市发展思路的结果是,人和车仍然集中在老城区,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却是毁灭性的。比如苏州本来走的是旧城改造的路,但是发现不能彻底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就回去发展新城。然而,这座2500年的古城已经面目全非,大量河流被填平。“东方威尼斯”也只是一个虚名。
其实城市发展和保护不是绝对矛盾,至少不是根本矛盾,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在这一点上,国内外都有可以借鉴的例子。巴黎和罗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保护老城,开发新城的做法。云南丽江和山西平遥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均被认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闻名中外,吸引了大量游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古城保护和新区开发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应该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
问: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罗:经济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但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制定发展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及早做好规划,在规划中保护保护。需要保护的重点文物、历史街区、各类文物古迹、代表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乃至大型城市格局都应在规划中予以保留。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新的城市地区,它肯定会更容易处理;如果没有,就要重点保护这些地方。
此外,在城市的保护区内,应限制房地产开发和新建建筑,防止开发商的短视行为造成损失。比如杭州西湖附近的现代高楼,破坏了西湖的自然环境和整体景观,对西湖申请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极为不利。因此,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切忌急功近利。
制定好计划,还要保证实施的力度。现在的问题往往是有计划没有执行。一些地方领导只考虑任期内的政绩,不做长远规划。行政长官的意志代替了科学规划,结果就是“规划,规划,墙上挂一幅画”。计划的制定要严肃、科学。一旦制定,就不能随便修改,任何地方政府都要执行。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应该比开发更重要。
问: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
罗:保护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动。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作用。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历史遗产是保护性资源,不是开发性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合理利用是必要的。如果用不好,不仅影响防护,甚至会造成伤害。要防止“杀鹅取卵”的使用。
历史遗产的利用要考虑长远利益,过度开发会导致灾难。目前已经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敦煌壁画,由于游客太多,变得更加脆弱,有些已经模糊不清。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历史遗迹的接待能力,以便适当调整游客数量。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其他分流和补救措施。比如,除了丽江古城,云南丽江还有其他的旅游资源,比如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分流游客。比如敦煌壁画可以用高科技精确复制,复制品可以用于展览,也可以减轻敦煌的压力。
珍贵的历史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有效利用。一旦被破坏,其巨大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将严重危及未来人类的生活质量。
新闻故事的背景
1982年,中国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中国有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50处文化遗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7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一些地方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1999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武夷山,为了成功申报,花了1多亿元拆除了各种破坏景观的建筑,而正是因为有了申报的东风,这些破坏性的建筑才被拆除。庐山、峨嵋山、武当山都为此花费了数千万元,承德为保护古迹拆除了数万间新房。去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不仅拆除了大量现代建筑,还修复了历史遗迹,修复费用超过4亿元。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联合举办的“中国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上,来自十几个国家和中国30多个城市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达成《北京共识》,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许多城市的文化遗产受到冲击,甚至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北京共识”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三项对策:一是要制定完整的保护法规体系;其次,需要切实可行的与城市建设相一致的保护规划,城市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第三,需要市长和相关政府机构有长远的眼光和勇气来重视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市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强大的舆论支持。
中国有27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故宫、莫高窟、秦陵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夫子庙、孔府、孔琳、武夷山古建筑、布达拉宫、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苏州园林等等。
此外,两个扩建项目正在审批中:苏州园林扩建五园,布达拉宫扩建大昭寺。
北京青年报2001 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