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为什么走上军政府的道路?结合近代史来说吧。
关键词:缅甸军政府运行趋势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背靠中国西南,是中南半岛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约5300万(2004年),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有4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为优势民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现在的首都是内比都(2006年从仰光迁来),有7个省,7个邦,2个直辖市。缅甸资源丰富,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缅甸仍然是军人统治的国家。自1962年3月以来,军人在缅甸执政超过45年,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1
军事政权是一种政治统治形式,军队控制着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这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政治现象。军事政权是传统政权和现代政权之间的过渡政权。军事集团通过血腥或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使用或威胁使用军事力量推翻君主政体,或通过议会文官政府等形式取得政权,依靠军事力量维持专制制度。
首先,缅甸军事政权的出现
军政权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革命的军政权,一种是保守的军政权,缅甸军政权是后一种形式。议会民主在缅甸推行初期一直面临很大困难:西式政治制度吸收的政治参与程度与社会参与的实际水平相冲突;文人政府软弱无力;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官僚集团营私舞弊,统治集团争斗不断,腐败横行,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这一系列问题让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几乎形同虚设。
缅甸独立初期的政治制度受外国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摇摆性,这与缅甸民族资产阶级的畸形发展是分不开的。深层原因是缅甸独立初期民族资本的贫困及其对国际资本和市场的依赖。此外,缅甸独立初期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极不平衡,也为缅甸未来的政治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尤其是在一个民族势力严重对立、武装冲突不断的国家,军事政权的强人统治应运而生。
在日军的帮助下,缅甸国父昂山将军于1941年在泰国建立了“缅甸独立军”,并于1942年初与日军一起入侵缅甸。之后,日军没有兑现让缅甸独立的承诺,而是准备成立一个忠于日军的傀儡政权。因此,昂山将军组织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来对抗日军。1945年收复缅甸,英国殖民者卷土重来,9月重新占领缅甸。昂山于1947年遇刺身亡,缅甸人民在继任者德钦努的领导下继续独立运动。1948年,英国正式承认缅甸独立联邦,从此缅甸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自独立以来,缅甸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几次变革。从1948到1962,基本实现了以吴努为首的资本主义多党议会制。1962年,内万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权,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社会主义纲领党”,内文任党主席,国号“缅甸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期间,由于经济恶化,全国各地爆发示威游行。党主席内文和主席吴善友辞职,吴盛伦当选为主席和主席。三
缅甸曾经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65438年6月+0948年10月65438年,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脱离英联邦,但在政治制度上,还是选择了英国的议会民主制。独立前夕颁布的《缅甸联邦宪法》规定,缅甸实行“三权分立”,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联邦政府是最高行政机关;最高法院是联邦最高司法机构。
然而,缅甸的议会民主自建立以来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的内斗让总理吴努头疼不已。1958年9月,吴努不得不将权力移交给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1960年2月吴努再次上台后,缅甸局势继续恶化。1962年3月2日,吴奈温发动政变推翻了吴努政府,结束了缅甸的议会民主制。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建立军人统治的国家,命名为“国家治安恢复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关。23日,“缅甸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缅甸联邦”。由于治理不当和腐败导致经济萧条,国内反政府活动不断。1992年,丹瑞大将接替苏貌,1997年,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改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第二,缅甸军事政权的运作
战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军政权,从1962年3月开始,在缅甸执政超过45年,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政权。缅甸军人的统治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1962到1974的直接统治,从1974到1988的间接统治,从1988到现在的军人与政党竞争制。
在政治统治方面,1962政变成功后,军人直接掌控国家政权,由17高级军官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奈温最初的考虑不是由军方直接执政,而是建立群众政党制度。但由于当时的政党不愿与军方合作,奈温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政治体制,规定国家权力全部归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长期担任军队最高领导人,同时履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理)的职权,拥有完全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为加强政权建设,吴奈温于1962年7月4日成立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革命委员会全体成员自动成为该党第一批正式党员。从65438年到0964年,该党成为缅甸唯一合法政党。四
由于军事机关和纯军事方式不适合管理国家,奈万决定采用相对正常的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开始了从1971的完全军事统治向立宪军事统治的过渡。1973 65438+2月,全民公决高票通过新宪法草案,6月30日1974 65438+10月3日,革命委员会正式颁布新宪法,规定缅甸政体为人民议会一院制。在人民会议闭会期间,国务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其主席为国家总统。1974年3月,已退出现役的吴奈温当选为国务委员会主席(即国家主席),尤山当选为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文生被任命为总理。革命委员会宣布解散,正式将权力移交给人民议会——“还政于民”。但实际上,吴奈温政府仍然是军政权,因为政府的大部分高层官员都曾在军队中任职,军人在1974之后仍然全方位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虽然新的军事政权一直强调不会长期执政,并在时隔30年后于5月1990举行了新一轮大选,但拒绝将权力移交给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的全国民主联盟,并多次软禁其领导人昂山素季。因此,缅甸新的军事政权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军政府最近的政治动作是响应“路线图”计划,缓解政治压力。东盟的路线图分为三个阶段:(l)迅速释放昂山素季;(2)军政当局与全国民主联盟和少数民族代表进行对话,建立互信关系,促进“民族和解”;(3)通过东盟、美国、中国、欧盟等对缅甸表示关切的第三势力给予缅方支持,实现民主化,包括确保全国民主联盟的政治自由和制定新宪法。最终的时间计划是在2006年,届时缅甸将担任东盟主席。
2003年8月30日上午,缅甸总理钦纽在会见各部门负责人、军区司令和非政府社会经济协会代表时,发表了关于缅甸未来发展政策的讲话,并对缅甸民主化作出了具体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重启1996暂时中止的国民议会;第二步,召集国民议会,逐步启动各项工作程序,建立真正的、秩序井然的民主制度;第三步,根据国会制定的基本原则起草新宪法;第四步,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宪法草案;第五步,举行大选,组建议会;第六步,根据新宪法召集议会;第七步,由议会选出的国家领导人和议会组成的内阁及权力机构领导国家走向现代化、发达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这可以看作是路线图计划中重要环节的具体化。
然而,钦纽只是前台的一个务实的人。国家的军政大权仍掌握在丹瑞将军手中。丹瑞交出总理职位,但保留国防部长、三军统帅、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钦纽被推到前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性格温和,总是给人温和派的印象,在国内外都能起到缓冲作用。但缅甸未来的政治洪流,不太可能让他长期骑墙。如果他的和解使命失败,钦纽的政治生涯可能会结束。钦纽将军不再担任“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任何职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很可能会步吴奈温的后尘,届时他将脱下军装参加选举。
在经济领域,奈温执政26年期间,缅甸从东南亚自然资源最好、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成为落后国家之一,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也有对缅甸军政权不满的声音。从1961到1971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生前坚决反对军政权。1988年3月以来,缅甸爆发大规模反吴奈温政府示威游行,吴奈温被迫辞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职务。
现在,新的军事政权放弃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 12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 3月31日,政府颁布了《国有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农产品,允许私人从事进出口贸易。目前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从65438年到0992-95年,缅甸经济发展迅速,年均增长7.5%。1995,缅甸政府制定了从1996/1997到2000/2001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试图优先发展农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在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4%。2001年,政府制定了2001/2002-2004/2005年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了年均经济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以及自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未脱离困境。。
在民族问题上,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复杂,民族问题普遍,民族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影响广泛。民族成分复杂,民族压迫更加严重,民族之间的互不信任、歧视、仇恨和冲突十分严重,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新的军政权改变了以往的政治强制和军事围剿的策略,改为政治绥靖和经济输血,从而使大部分少数民族叛军与政府达成政治和解。
在政党和社会组织方面,9月1988、18日,以苏貌为首的缅甸国防军再次发动政变,推翻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政府,建立了新的军事政权。在政治领域,新军政权设立国家公安建设委员会(1997 11 6月更名为“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主要政府官员和法律由该委员会制定和颁布。这个机构的主席也担任政府总理,直到2003年8月,另一名高级官员才被任命为政府总理。新的军事政权宣布实行多党制。缅甸的政党数量在3月份达到233个的峰值,1989,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并不多。到5月大选时,1990,只剩下93个政党。目前有九个合法政党,其中七个是少数民族政党。
缅甸有第二大党民族团结党,最大的民主党全国民主联盟,以及少数政党掸邦民主联盟。最大的群众组织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工协)是军政府扶植的半官方组织。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来反对NLD。六
在处理与最大反对派的关系上,军政府采取了铁腕手段。65438年至0988年,缅甸爆发了反对军政府、要求民主的全国性运动。昂山素季积极参与了这场民主浪潮。9月27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成立,昂山素季出任总书记。担任这一职务后,她变得更加活跃,到处发表演讲和宣传,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大选做准备。NLD也迅速壮大,成为缅甸最大的反对党。这一切引起了缅甸军政府的警惕,最终在1989年7月20日,素姬被以煽动暴乱的罪名软禁。
昂山素季在缅甸的影响力并没有因为软禁而消失。1990年5月,全缅大选,NLD大获全胜,赢得议会495个席位中的392席。然而,军政府拒绝承认这一点。这样,NLD争取缅甸民主的努力越来越体现在两点:要求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承认1990大选结果,将政权归还NLD。西方国家也利用这两个问题指责缅甸政府侵犯人权,对其进行制裁,施加更大压力。
军政府在1990举行大选,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获得绝对优势。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判无效,军政府拒绝交权。在国际上反响很大,她在7月1995被释放。她多次被阻止会见其政党的支持者,并于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2002年5月6日,在联合国主持的基于相互信任的秘密协商后,她被释放。然而,她于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经过一段时间的拘留和9月份的一次手术后,她一直被软禁在仰光,直到现在。2004年3月2日,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拜访了缅甸民主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并与缅甸总理钦纽举行了会谈,再次试图推动双方开始会谈。昂山素季已经成为缅甸军政府中最麻烦的人物。
第三,对缅甸军事政权未来走向的预测
军人政权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政治发展不成熟的体现,缅甸军人政权也不例外。它是一种有利弊的政治形式,利弊互见。从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角度来看,它有压制民主、加剧对抗和专制的弊端,同时又有强调秩序、净化社会、集权和发展经济的特定优势。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军事政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对政治参与的限制、对政党以外的动员的尝试、对阶级合作的倡导以及对行政效率和政府诚信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推迟了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爆发,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军政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军政府集权政权的长期存在和延续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必然导致权力失衡。它的专制本质是与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历史潮流相违背的,民主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和挑战,外国的缅甸军政府可能何去何从?我的预测是,缅甸军政府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自己的“新政”。
首先,缅甸军政府将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此赢得更大的民意,继续巩固统治。经济发展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国际和平和国内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缅甸当前最重要的是为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经济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反作用。几十年的国际实践证明,只有持续、平衡的经济发展才能稳定政局。经济发展对维持政局起着积极的作用。八
缅甸“袈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油价大幅上涨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长期军人统治造成的社会压力需要释放,军政府忽视民生问题。因此,虽然目前缅甸局势基本稳定,但动乱的根源并未消除。另一方面,缅甸所谓的“袈裟革命”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媒体炒作,缅甸局势并没有恶化到失控的地步。最多的时候,只有缅甸僧侣总数的1/20参加游行,游行只发生在仰光、曼德勒、实兑、帕科口等少数大中城市。而且,缅甸历次反军人统治运动的主力军之一的大学生并没有加入其中,缅甸三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少数民族也没有呼应反政府运动。军人、警察、公务员以及军政府支持的最大社团——缅甸联邦。此外,目前缅甸大部分民众厌倦了政治斗争,把精力放在了经济领域。只要军政府在未来一段时期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军政府统治的危机就不会像西方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
其次,缅甸军政府可能会在政治改革方面主动与各大政治势力尽快达成妥协或谅解,从而在未来国内政治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缅甸新军事政权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步骤推进2003年8月制定的“七步民主路线图”。“路线图”主要包括:重新召集自1996以来一直处于休会状态的国民议会;议会和其他中央机关选出的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将领导人民把缅甸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发达和民主的国家。9月3日,抗议示威活动开始,缅甸政府宣布,历时14年的制宪国民大会已圆满结束,将组织一个小组,根据大会制定的新宪法原则起草宪法全文。根据新宪法的原则,军队在各级议会中必须有25%的非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三军总司令是缅甸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可以在国家出现危机时接管国家政权。这些原则得到了出席国民议会的少数民族和其他阶层代表的认可,这说明暂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取代军队来管理这个国家。
第三,缅甸军政府可能会在国际压力下对最大的反对派民主联盟做出一些低调的让步。由于“袈裟革命”的爆发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缅甸的民主和人权问题,缅甸军政权很有可能在2008年就新宪法举行公投,并在2009年举行新的大选,同时与反对派NLD领导人昂山素季进行对话。但无论如何,军方不会退出政治战线,仍将长期主导缅甸政局发展。
2006 54 38+0 9月底,91岁的乃文病重。军政府最高领导层加快谈判进程,是为了防止奈温死后局势失控、谈判夭折、军队分裂。这是5月6日昂山素季获释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在总结了过去斗争的经验教训后,NLD也意识到有必要在现实政治的基础上做出必要的妥协,以渐进的方式在缅甸实现民主。因此,在谈判过程中,NLD和昂山素季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做出了让步:NLD同意放弃要求军政府承认1990大选结果的一贯原则立场,同意与军政府组建为期3至5年的联合过渡政府,并根据在此期间通过的新宪法举行大选。一旦NLD赢得大选,保证军政府不会被法律起诉,昂山素季本人也不会在新政府中任职。
NLD同意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武装部队可以在议会中占有25%的席位,三军总司令有权任命继任者和指定军队代表参加议会,总统和三军总司令级别相等,三军总司令在总统授权下直接领导国家安全事务。为了使谈判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军政府于2001年5月开始与其他合法政党会谈,并成立了包括奈温在内的54人政治协商委员会。九
军政府原计划在2002年3月结束与NLD的谈判,然后成立过渡政府,并在新宪法制定后举行新的大选。换句话说,缅甸军政府正在考虑在2005-2007年完成向民选政府的过渡。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逐步实现,为民主奋斗多年的缅甸将最终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最后,缅甸军政府内部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尤其是NLD问题。所以未来军政府也要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防止内斗给反对派可乘之机。已故的吴奈温将军在438年6月5日至2000年10月期间尽力促成军政府与NLD的谈判,但后来双方的谈判似乎陷入僵局,NLD与军政府之间对彼此的不满再次上升。但当时随着奈文年龄的增长,军队内部的分化开始显现痕迹。幸运的是,在奈万死后,军政府内部没有出现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