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意义何在?
《三国演义》生动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贯穿作品始终,体现了人民拥护明君、向往和平、痛恨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罗贯中从雅俗两个不同的层面对文化进行整合,并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价值观和艺术好恶进行扭曲,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射,也有博大精深的民间思想。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也是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消灭了英雄,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在此期间,人们流离失所。
罗贯中作为一个杂剧和剧本作家,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疾苦,期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一个底层知识分子思考,希望结束动乱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产生了以东汉末年历史为蓝本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文学成就
《三国演义》用简单的文言文写成,生动流畅,雅俗共赏。笔触充满了变化,对比,冗余,曲折,摇曳。结构恢弘,把百年左右的事件和众多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组织得完整而紧密,叙事有条不紊,前后呼应,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