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一些水怪的故事吗?比如《天池怪》、《猎塔湖怪》、《土米斯怪》等等。
“湖怪”的传说由来已久。
喀纳斯湖自古就有湖中有巨型“湖怪”的传说。据当地牧民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牧民们曾经钓到一条大鱼,但17匹马没能将它运走。鱼头可以当大锅来装东西。传说牛和马经常在湖边突然消失。
居住在喀纳斯湖地区的额尔德什是当地瓦文化的象征。他用一片草叶演奏的音乐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说1956年,米提和巴肯两个牧民在湖边找牲畜的时候,看到一个海湾里有一个非常大的东西,从水里露出来的尾巴有毡房里的毡子那么大。村里还有一个叫吴勋的老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在伐木穿越喀纳斯湖时,在湖中心,发现伐木下一米多深的水里有一条大鱼。他的身体有点白,只有一条鱼鳞有脸盆那么大。当时他吓得一动不动地躺在伐木上,任其漂流。大概花了十分钟才起来。
一个叫金刚的护林员曾经到过湖头的林区。当时他把船拴在岸边,从山上下来的时候,突然看到湖面上有一个漂浮物。这个物体和船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四五百米,比船长一倍。他们看到这个物体只露出一个黑色的后背,而且一直在缓慢移动。因为天色已晚,渐渐不清楚了。
两年后的一个夏天,金刚又去了一个护林站。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他不经意望向湖面的时候,突然又看到了这似曾相识的一幕。然而,当他把这个故事告诉当地一位老人时,却遭到了严厉的训斥。老人似乎对水中的妖怪了如指掌,却叮嘱金刚不要告诉任何人。这些老人属于湖边的一个特殊部落。他们自称图瓦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部落长老们一直相信喀纳斯湖有妖怪,尊称为湖圣,是他们的守护神。
童宝明是喀纳斯湖上最早的摩托艇驾驶员之一。当他在湖上巡逻时,突然一个巨浪打来,船剧烈地颠簸起来。慌乱中,他看到一个黑色的物体在巨浪下晃动,很快就消失了。
地震前湖怪重现。
2003年9月27日夜,中俄边境发生强烈地震。晚上7点左右,离地震还有半个小时。坐在小船上的巴扎尔别克准备返回湖区,同行的有管理局资源和林政处副科长赛力克、林政派出所民警康楠贝以及一名工作人员和船长。船行至湖区二道湾时,“湖怪”出现了!在“前方约200米处”,“出现了两个不明黑色物体跃出水面的奇观。”一次,水面垂直钻孔,其头部距离水面约10米。另一次是水平跳出来,体长5到6米。“间隔只有几十秒。
“湖怪”掀起了强大的水波,听起来就像是潮汐的开始。几个突然看到奇景的人都惊呆了,慌了,于是掉头迅速返回湖边的码头。半小时后,距离喀纳斯湖约100公里的中俄边境发生7.9级地震。
在喀纳斯工作了三年的巴扎尔别克说,他之前对“湖怪”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湖怪”。不幸的是,他当时正在工作,手边没有照相机或摄像机。
专家的发现
1980年,由自治区多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喀纳斯综合考察队成立。寻找水怪虽然没有写进日程,但这正是每一个科考队员的愿望。负责陆地动植物调查的队员发现了一些珍稀动物物种,如阿勒泰林蛙、胎生蜥蜴、白化熊等。
白化熊并不是众所周知的北极熊,而是一种特殊的变种。这突然给了探险队员一个启示:喀纳斯湖底有没有一种普通的水生动物,在特殊环境下异化后变得巨大而凶猛?
为了找到怪物,队员们在湖面上布下了数百米长的网,但第二天早上,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探险队员的第一个疑问是水流是否把它冲走了。我沿着湖向下游搜索了两天,一无所获。湖区牧民偷网了吗?但是牧民对他们很友好,这种可能性似乎很小。
三天后,在撒网上游两公里处,有人意外发现了这张渔网。拖上来后被搅成一团,撕了一个大洞。这是传说中的水怪干的吗?可惜的是,1980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这个谜团一直没有解开。
1985年,为了在喀纳斯建立自然保护区,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考察,黄仁信和袁也分别作为领队前往。当时新疆大学科考队的总指挥是生物系的向教授。一天早上,他发现平静的湖面上突然升起了一个巨浪,而在巨浪之下,一条巨大的红鱼的影子渐渐浮现出来!这条鱼估计有10米长,很快又沉入水中。项回到大营后,这个消息立即被公布了出来。大家都跑到喀纳斯湖西侧山顶上一个叫观鱼亭的地方去看。果然湖面上大大小小有几十个红点,专家也拍了照片。在双筒望远镜的帮助下,科考队员基本可以确定那些红点就是大红鱼。事后,人们对照片进行了分析,将水面上的斑点与岸边的树木进行了对比,发现最大斑点的长度约为树高的2/3,而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白桦树主要生长在湖边,大部分高度超过15米。照此估算,湖中大鱼可能有10米长。专家认为,这种估算方法是不科学的,水中的物体也会通过光线折射产生误差。最好的方法是捕捉一个对象。
发现大红鱼后的第三天,项和黄仁信用特大的鱼钩挂了一条大羊腿做诱饵,一根长约2.8米的圆木漂了过来,准备去钓鱼。没过多久,他们看到一条鱼在水下游动,但是没有咬钩。他们刚刚看到一条大鱼在浮标旁边并排游动,这条鱼大约有浮标的三倍长,也就是说这条鱼将近9米长。
1985年7月下旬,袁带领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调查队来到位于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湖自然保护区。7月24日,天气非常晴朗。袁驱车来到湖西的哈拉特山,下车后带队攀登海拔2030米的高峰。他低头看了看布尔津县山顶上刚刚建成的一座八角亭,湖面平如镜。突然,在蓝绿色的湖面上,袁发现了几个红褐色的蝌蚪形的集群。仔细一看,有十几个。“是条大鱼!”一个拿着望远镜的同伴大叫一声,果然,巨大的鱼头浮出水面,鱼尾沉入深水。到中午12时,鱼的数量逐渐增多,有50到60条。最大的鱼头宽超过一米,体长超过10米。这么大的鱼,国内外江湖都没见过。袁赶紧把这珍贵的镜头记录了下来。袁查阅了大量有关鱼的资料,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向世人揭示了流传了两个世纪的湖怪之谜。原来,“湖怪”就是鲵鱼“哲罗鱼”,最大的“哲罗鱼”能长到10多米长,体重不下2 ~ 3吨。
根据考察队在1980和1985的两次捕鱼情况,喀纳斯湖的鱼类大致有8种。除了小型食草鱼类,专家们重点关注以下四种鱼类,它们是黑线鳕、北极茴香鱼、鲑鱼和哲罗鱼。通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大家一致把目光聚焦在了hucho身上。
首先,在繁殖季节,哲罗鱼的皮肤是红褐色的,其次,在上述四种鱼中,哲罗鱼是最凶猛最大的。从已经捕获的约1.45米长的标本来看,这种鱼狭长,头扁平,牙齿锋利。甚至在上下腭和舌头上,布满倒刺,咬住食物,食物很难逃脱。
经与多名“怪物”目击者核对,大多认为看到的很可能是一条大鱼,水中的黑色影像是鱼的背部。然而,即使在喀纳斯怪兽被确定为胡乔的大鱼之后,仍然有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首先,目前为止从喀纳斯湖捕捞的哲罗鲑体长不超过3米,无法证明湖里会有体长10米的大鱼。另外,喀纳斯湖是否具备鲵鱼存在的生态条件?哲罗鱼是鲑科鱼类,鲑科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繁殖季节的洄游。喀纳斯湖是跨江泊位,上下游河道比较狭窄,尤其是与湖区相连的部分,多为岩石浅滩。大鱼是怎么通过的?科考队员看到的这条鲵鱼,比这条鱼的正常大小大很多倍,不能不让人质疑。但如果这只巨大的“湖怪”不是哲罗鲑,那它们会是什么动物呢?它们是史前遗留下来的怪物吗?为什么它们在喀纳斯湖长得那么大?这些问题不禁让人感到惊讶和困惑。
各方观点都有争议。
从65438到0985,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调查队发现“大红玉”后,新华社等国内外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一时间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人的兴趣。
喀纳斯湖水怪到底是什么,有多大?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是哲罗鱼(大红鱼);还有人认为喀纳斯湖没有这么大的鱼,他们给教授看到的只是一大群鱼。
1,胡乔说
参与1985考察的向教授应该很有发言权。他在喀纳斯湖发现大红鱼的报告中说:“大红鱼有多大?无法估计。只有抓到标本才能回答。有了标本,年龄、饮食习惯等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我们特意做了钓具,放长线钓大鱼。因为钓鱼和鱼饵都很重要,所以我们用了一块长2.85米,厚20厘米左右的木头做浮标。这条鱼是在7月29日被放下的。30日,我们在山顶观测时,发现一条身体不完整的大鱼,恰好与浮标平行,相距二三十米。这条大鱼比2.85米的浮标长得多,而且似乎这还不是当时见到的最大的鱼。所以我们估计喀纳斯湖的‘大红鱼’一般有三到五米长,最大的可能达到十几米。当然,因为水有折射,所以会把漂浮水中的物体放大,所以这只能是一个估计,必须得到之后才能下结论。”
不幸的是,在参加检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86,18年5月,向副教授因肝癌治疗无效去世。许多同志都为这个消息感到悲伤和难过。
2.大鱼学派理论
中科院动物所鱼类学专家李思忠研究员当年在新疆看到袁的视频,认为项和袁看到的不是一条大鱼,而是一群鱼。但他承认:“如果是真的,就有3-5米长,这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因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淡水鱼最多只有2.3米长。
3.胡乔的反击说
对于李四忠教授所说的喀纳斯湖生物众多,无法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的说法,参与1985调查的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在报告中写道:“1985年7月,我再次来到喀纳斯湖,亲眼看到了湖面上沉浮的鲵鱼群,于是产生了揭开喀纳斯湖水怪真面目的兴趣。当时在骆驼峰观鱼亭1600米处有50-60个‘鱼群’,与其说是‘鱼群’,不如说是各自占据一片水域的霸主。通常我们看到的鱼都是密集队形,大小和流向都一样。但是,这些个体之间的距离都在40-100米以上,大小也不一样。它们似乎互相提防,游得很慢。我只观察到一种情况:两个中等大小的影子慢慢游到一起,一个在另一个前面形成一个长长的影子,分开后发现长度一样。
当时从这个现象来看,这些鲵鱼有吞食小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小的避开大的。我在北京动物园看到一条1米长的蛇吞了一条近65厘米长的!那么,一条10米长的大鲵鱼,可能会吞下一条5-6米长的中鲵鱼!在这么冷的水里,咽一次就能活好几个月!这样才能建立起鲵鱼的金字塔食物链。"
4、荷兰学者斯特金说。
威廉·哈尔森是来自荷兰的生物学家。他对西伯利亚鲟鱼向阿姆斯特丹的迁徙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吃小鱼的鲟鱼长得非常快。当它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攻击其他鱼类,喜欢追逐同类食物。看到关于喀纳斯湖水怪的报道后,他很感兴趣,于是卖掉了在荷兰的房产,前往中国研究喀纳斯湖水怪。但他说:“我不相信湖里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任何奇怪的东西。”从科学的角度可以探索,但探索也可能无果。“他认为喀纳斯湖中的怪物是一条巨型鲟鱼或者是一个变种。
曾多次前往湖区的研究员袁告诉威廉:“湖里发现的是鲑鱼,但没有看到鲟鱼。”Willem依靠袁研究员的大量数据解释了这一点:水面上更温暖,人们更有理由害怕水下的东西,所以只有当大红鱼(Hucho)来到水面时,人们才能拍摄到它们。鲟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下的鱼。一旦它吃下200公斤的食物,它可以在湖底静止不动2-3个月。冷水鱼消化慢,死了就沉到了湖底,看不到尸体。这样,人们很难看到它们。喀纳斯湖通往北方冰洋,鲟鱼有可能逆流进入喀纳斯湖。
新疆大学生物系黄仁信教授是最早关注喀纳斯怪兽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喀纳斯怪兽很可能是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误判,比如海浪、浮游生物和水面上漂浮的枯木。如果目击者看到的确实是某种水生动物,黄仁心认为最有可能是一条鱼,一条非常巨大的鱼。但是排除以上所有假设,有没有可能喀纳斯怪兽是一种人类还没有发现的怪兽,一种类似于史前鳄鱼或者恐龙的怪兽?
新疆环境保护研究所专家袁对新疆古生物种群进行了核实,在喀纳斯附近没有发现恐龙遗迹。而且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灭绝了,而喀纳斯湖只有20万年的历史,与空间和时间无关。当然,袁也不排除极小的可能性。有没有一些古物种迁徙后在喀纳斯这种特殊环境下存活下来?
6月8日在新疆喀纳斯湖拍摄的“湖怪”踪迹。
据新华社报道,耗资654.38+0.5万元的新疆喀纳斯“湖怪”探险,预计今年7月举行。
喀纳斯湖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高山湖泊,位于新疆阿尔泰山的森林深处。它不仅以美丽的风景而闻名,还以湖中的“湖怪”而闻名。从6月7日到8日,不到17小时,喀纳斯“湖怪”两次出现在湖面上。当时有游客拍到“湖怪”在水面上游泳。据目击者称,喀纳斯“湖怪”的长度约为10米。
据了解,参与“湖怪”探险的潜水队采用的是美国先进设备,可以超过喀纳斯湖的水深极限。2004年7月,潜水队在喀纳斯湖进行潜水试验,潜水20米后发现有危险。湖水大部分被冰雪融化,接近深海水温,人体无法承受。
新疆生态学会主席、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认为,“湖怪”可能是哲罗鱼。这个说法在他20年前目睹“湖怪”出现时得到了印证。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黄仁信认为,喀纳斯是否有“湖怪”不值得猜测。所谓的“湖怪”就是大红鱼,喀纳斯湖是北冰洋体系中的高山湖泊。大红鱼可能会长大,但是到底有多大,谁也不能瞎说。黄仁信还告诉记者,21世纪的科技发展,让人类对很多未知的事物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说是“难怪”。他希望大家能关注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