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描述
该县北接元氏县,南接临城县,西接赞皇县,东接赵县、柏乡县。
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23.75公里,总面积211平方公里,故有小二之称。
该县位于北纬37° 33′~ 37° 42′和东经114° 26′~ 114° 43′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513.1mm,平均风速2.5m/s,日照总时数2615.5h,无霜期194天。
疆域平坦,“虽山河无奔,原地如绣土。”
65438年至0986年,全县耕地25.3万亩,其中壤土和轻壤土占76.6%,有少量砂壤土,土层较厚。
水浇地2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6.8%,少雨年份可以保证丰收。
盛产小麦、玉米、小米、高粱、红薯、棉花、花生和各种水果蔬菜。
历史上也有多年“两麦熟”“秋粮丰”,在赵州为首的县中“相当富足”。
陈宗宪是当地有名的文物,古城村人。
它向记者介绍了规划区内“宅城遗址”及周边文物的近况。
“府城遗址”,历史上称为“县城”、“州城”,曾是西汉初年高邑、元氏县、柏乡、临城、赞皇县的历史文化中心,赵简子墓所在地,常山县(或衡山县)的历史背景。
后来从十六国的魏、晋、赵、赵郡到南北朝中后期,由于历史原因,改为府郡,传为府城。是我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目前,内城东、西门原有的青石基石仍在地下,人们还可以指出它有* * *的地方;在外城墙上仍有三堵残墙,分别属于古城、贾村和迎儿村的边界。外城四门,除了北门在渭河迁都时已被冲入河滩,其余东、南、西三门所在的土壤,从性质和颜色上仍可分辨。
穿过方子城遗址的南北“人字”古道,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赵勉中山留下的。
以前的古镇(坊子顾俊镇)的两个城区有古老的道路进出城市和环绕城市,今天仍然部分存在。
旁边是西古城遗址,是古屋国的都城,春秋时期的坊子镇和汉坊子县,也是夏文化内容的遗址。
此外,巴邱古城周边还有文物古迹(应该是魏晋时期留下的古墓,据说其中两座应该是赵简子的墓)和西岗坡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