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历史上的真人还是传说?
有的史书说钟馗真的存在,清初张大富的《阳光下的音乐》里也有。张大佛爷认为:钟馗“刚正不阿”,因为他生于忠厚,所以人们在他死后编造关于他的故事,这也是人们鞭挞奸雄、崇信正直的精神寄托。其实早在宋代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和记载。如沈括的《孟茜笔谈》、宋高澄的《事纪原》等书,都记载了唐明帝患“痨病”时,梦见钟馗铸“痨病”(邪神)的传说。
当时唐朝御花园梦见钟馗吃了“邪气”,醒来后“疟疾”痊愈。于是命著名画家吴道子为钟馗画像,他还写了一幅御书,说:“宜于年底赶之。为了驱除邪灵,平复妖气。就是告诉全世界,通知委员会。”由此可见,这个“唐代南方士人”是不能捏造的。田在《吴道子》中画了一幅钟馗捉鬼吃鬼的画,后为五代后蜀中大家所欣赏。《野人八卦》(引自《太平广记》卷214黄泉)说:吴道子画钟馗,身穿蓝衫,左手捉恶鬼,右手食指掌掴其眼。笔法苍劲,形神兼备。孟尝君对此很欣赏,认为钟馗用大拇指捏邪灵的眼睛会更有力,于是命画师黄权修改。黄泉说:“吴道子画钟馗,其力、色、目、貌,都集中在食指上,不可改变。”钟馗虽然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迷信色彩,但与当时人们对瘟疫的放逐有关。
据史书记载,北宋时,画钟馗、卖钟馗造像开始流行于小巷。孟元考《东京梦录》卷十记载,北宋都城汴梁曰:“农历年节,门神钟馗,印于街上叫卖,以备夜用。”这无疑印证了这位“唐代南方书生”已经家喻户晓。但认为历史上没有钟馗的也不少见。周瑶《梦舞钟馗赋》收录于《文苑华英》卷九十五,说:钟馗非真人。他认为“舞钟馗”其实是唐、明时期用于治病的一种舞蹈。据考证,钟馗其实是一个用来辟邪消灾的名字。《李周考》和其他书中的钟馗是一个圆锥、一个钟、一个钟馗和一个钟馗,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据《左传》记载,殷族有一个钟馗,以制“锥”闻名。“锥”是“钟馗”的别称,因为是钟馗做的。当时的“锥”不仅有实际的生活和生产用途,而且已经作为辟邪驱灾的器具出现。
南北朝至隋唐,人们多以钟繇(钟馗)为名。《石楠》、《北冥》、《资同治鉴》等官方史书的记载可以证明钟馗其实是一种驱邪的器具。就连后世出现的钟馗形象也被人们拟人化,只是后来才作为人物形象在中国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