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断代史
班固(32-92),本名孟建,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明。九岁时,他就能写文章,读诗和赋了。成年后,他学了各种各样的书,有很深的历史修养。
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只是汉武帝初年写的。为了补充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写了65部史记列传。班彪死后,23岁的班固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在史记的基础上编纂《汉书》。不料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诬告他“私撰国史”,他被捕入狱,手稿也被查封。好在弟弟班超赶到都城洛阳,给汉明帝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弟弟写书的意图。当明帝看到手稿时,他非常欣赏班固的历史才能。他没有被处分,而是被任命为兰台的官员,负责朝廷的收集整理工作。不久,他编纂《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批准。经过班固前后二十多年的努力,《汉书》大体上完成于汉武帝张开国初年(76-83)。班国死后,未完成的《八表》和《田文志》由他的妹妹班昭继承。
《汉书》编年史,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到公元23年(王莽帝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全面反映了西汉230年的社会面貌。《韩曙》仿照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由十二传、八表、十录、七十传组成,共100篇,80万字。一百篇就是一百卷。后人将过长的卷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三卷,从而成为现在所见的120卷。在《汉书》中,汉武帝以前的历史事件多见于《史记》记载,汉武帝以后的历史事件则参照班彪《史记列传》等多部相关著作记载。
《汉书》在沿袭《史记》列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将“世家”并入“列传”,变“书”为“录”。《汉书》十记虽取自《史记》八书,但又增加了文史、地理、五行、刑法四记,扩大了历史描写的领域。《汉书》“十记”包含了大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比如《食货志》描述的是从周朝到王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发展,《艺文志》描述的是历代著作的流传,是中国最早的书目。《十志》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地方志规模,对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的正史,大多沿用《汉书》中地方志的名称。
《汉书》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注释系统详细,内容广泛丰富。堪称“代集”,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历史巨著。《汉书》语言精炼,人物描写细腻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后人常把《汉书》和《史记》称为“韩石”。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它之后,历代正史都采用了这一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巨大贡献。但是,班固的历史观是以封建正统观念为指导的。他经常神化皇权,利用迷信附加政事,痛斥反抗暴政的人,比如农民起义领袖。这些都是他不如司马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