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至西晋初的历史人物

180,各州最高长官

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太守韩复、豫州太守孔周、兖州太守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刘晨太守张淼、董军太守乔洵、杨珊太守、冀北太守鲍欣、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太守、西凉太守马腾和北平太守孙赞。

西晋时期,统治阶级斗争了16年(291 ~ 306年)。参战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威、齐王司马伦、长沙范、成都司马颖、河间司马瑜、东海司马岳等。太熙元年(290),晋武帝驾崩,命弘农氏出身的骑将、杨皇后的父亲为太傅,掌朝政。建立后,贾南风皇后(即贾皇后)于元康元年(291)与楚王司马懿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但政权落入汝南王司马亮和老将魏官手中。家后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当年六月,他让楚王司马懿杀了汝南王司马亮,然后诬告司马懿杀大臣,把司马懿处死。贾掌权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懿,次年杀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诸王不断发动内战,史称八王之乱。首先,指挥皇军的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棠联手刺杀家后。永宁元年(301),赵王司马伦弃自立。司马伦篡位后,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懿起兵求援,负责八王之乱的成都王司马颖和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懿出兵响应。洛阳城内的大将军王舆也反对伦,欢迎复位,杀了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棠入京辅政。泰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从关中起兵讨要司马懿,洛阳城内长沙的王司马瓦也入宫杀了齐王司马懿,政权落入司马懿之手。泰安二年,河间王司马昱与会盟,与商议长沙之事。司马懿命都督张放引兵七万,从函谷关挺进洛阳;司马颖调集二十余万大军,渡河南下,直逼洛阳。两王联军在长沙屡次被佤打败。次年正月,洛阳城东海王司马越,与几个禁军商议,在长沙捉拿范,交给河间王雍部将张放烧死。成都王赢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到根据地邺城,以皇兄的身份统治,政治中心暂时移至邺城。东海王岳不满王赢在成都的独裁统治,率领帝国军与惠帝北攻邺城。党阴(今河南汤阴)被、成都打败,惠帝在叶被俘,东海王岳逃到自己的国家(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庆派张放率军占领洛阳,随后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之弟)与幽州刺史王钧联手攻邺城,成都的王赢、惠帝等纷纷投奔洛阳,转战长安。永兴二年(305),东海王岳从山东进攻关中,在河间击败王庆。桂元年(306年),东海王岳迎惠帝回洛,成都王赢、河间王庆先后被他所杀。权力落到岳手里,八王之乱到此结束。16年,许多参战的国王相继战败,许多人被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晋实力耗尽,隐藏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爆发,西晋进入了人们常说的“五乱中国”时期。

国王的名字

儒王楠司马亮

司马威,楚王

王召·司马伦

齐王司马棠

河间王司马鱼

成都王司马营

长沙王司马

王东海司马曰

这个简介是在百度词条里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