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

汉文化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千百年来,无论在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历史、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术成就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明相得益彰。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到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多年。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他少数民族,甚至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在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问世。

在自然科学中,天文学和数学的成就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如张衡、祖冲之等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在文学方面,诗文创作占据突出地位,涌现出许多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家和作品,如小说创作,在明清时期获得很大发展,《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都很有名。

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也涌现出许多国内外名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热闹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同时反映了古希腊文明。

到汉武帝时(141 ~ 87前在位),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意识形态,统治汉族古代思想文化近2000年。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乃至周边国家。

古代军事理论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问世。

西汉初年整理出182兵法,尤其是《武经七书》,自宋代以来一直是武学必读,集中了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

重视历史也是汉文化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自司马迁写《史记》以来,历代都有传记类史书问世,清代形成了著名的二十四史。年代体以《春秋》、《左传》、《子同治简》为代表。其他各种史书、古史、杂史、方志、史论等官方和民间著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古代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其中大部分文献是汉族学者撰写的。

在自然科学中,天文学和数学的成就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如张衡(78 ~ 139)、祖冲之(429 ~ 500)、易航(俗称,683 ~ 727)、郭守敬(1231 ~ 65438)。

古代农学往往包括许多古代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00多年来,已失传流传至今的农书有370多种,其中《毕升之书》、《齐敏姚之术》、《王镇农书》、《农政全书》是古代农学的代表作。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有突出的地位,如《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出现了许多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家和作品。屈原(约公元前340 ~ 278)、李白(701 ~ 762)、杜甫(712 ~ 770)、柳永(约公元前987 ~约公元前1053)、苏轼(1037 ~ 6553)。辛弃疾(1140 ~ 1207)的名字和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著名作家。

秦汉时期有著名的古文。到中晚唐时期,韩愈(768 ~ 824)、柳宗元(773 ~ 819)倡导恢复秦汉古文运动。致欧阳修(1007 ~ 1072)、苏洵(1009 ~ 1066)、曾巩(1019 ~ 1083)、王安石(65438)。

小说创作在明清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像《聊斋志异》这样的短篇小说是众所周知的。

也有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创作,产生了许多著名作家和名著,其中《红楼梦》是最杰出的一部。

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艺术家,他们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成就。

在这些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汉族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从而发展自己的艺术,形成独特的风格。

它在一些书籍和名著的编纂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宋时期,有北唐书潮、雷剧、台于萍兰、袁贵等。,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永乐大典》和《书集成》堪称世界著名的古代百科全书,既展现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又展现了古代汉族学者与少数民族学者合作互鉴的精神。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汉字已经发展成为简化字。

汉族的语言,俗称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汉语分为八种方言:北部,吴,湖南,江西,客家话,闽北,闽南和广东。

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汉语起源于古代,现在的汉字是由4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铭文演变而来的。

千百年来,主张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的儒家思想,往往对汉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汉语拼音有四个声调:55(平调),35(平调),214(升调),51(降调)。

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是“汉语音韵学”,创立于公元5世纪,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汉语词汇汉语的词汇特点是:一是单音义,即一个字一个音表达一个意思,构成一个语素(语素),独立使用。

第二,语素的构词能力很强,包括有本意的复合词和无本意的连词。

第三,注意单词中的语序。不同的语序有不同的含义。

汉语的语法汉族的第一个语法特点是语序固定,一般以“主谓宾”的语序构成句子。

在现代汉语的典型句型中,定语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状语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动词前面。

二是虚词的应用,虚词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汉语的习惯表达和理解往往受到“意义合法”原则的制约,而不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语法理论中的形态要素。

所谓“法律意义”就是逻辑意义上的法律。

汉字汉字是自主发明并逐渐演变的方块字,由笔画组成。

目前,最初的汉字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图形文字和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雕刻文字,称为陶文。

后来商周有甲骨文,战国有金文、秦大勋(又称荀文),六国有竹简帛书,秦汉有萧荀、李殊,汉代以后有拭书(又称真书)、草书、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