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位名人被贬广州成都?
卢多逊,河南沁阳人,唐太宗时被任命为参政顾问。唐太宗做官的时候,做了宰相。因参与秦王赵廷美谋反,被贬至亚洲(今海南),死于贬谪府。
胡丹,山东惠民人,唐太宗年间任圣旨。由于他参与了王继恩等人的夺位事件,触怒了宋真宗,被贬到周迅(今广西)。
寇准,陕西渭南人,唐太宗时任政事顾问,真宗时为宰相。因陷入天喜政治纷争,密谋太子监国案,被贬雷州(今广东),死于贬谪府。
丁伟宋朝,江苏苏州人,真宗时官至宰相。因专权被贬为崖州(今海南)。
海南卢多逊纪念馆
从宋哲宗新旧党争的加剧开始,北宋的贬谪官员达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新党执政还是旧党自傲,几乎所有被贬的官员都被贬到岭南。其中,新党中坚、宰相蔡被贬岭南,是宋代第一个不触犯刑法的高官,正式开启了岭南成为流亡官员“热门去处”的经历。
蔡确,福建泉州人,宋神宗、哲宗时期的宰相,新党(维新派)骨干。哲宗元佑年间,旧党(保守派)攻击新党,蔡确被贬地方。后来因“车改亭诗案”被诬陷,贬至新州(今广东),病死。
张盾,福建南平人,曾任宋神宗、浙宗宰相,新党(维新派)骨干,在浙宗元佑被贬岭南。在宋徽宗,他再次被贬到雷州(今广东)。
宋哲宗上台后,新党上台,对旧党进行了报复。元佑年间几乎所有的长老和重臣都被流放到岭南:
苏轼,四川眉山人,翰林学士,先后被贬惠州(今广东)、儋州、琼州(均为海南)。
苏辙,四川眉山人,官至宰相,先后被贬雷州(今广东)、周迅(今广东)。
梁导,山东东平人,被贬到化州(今广东),死在贬谪府。
刘智,河北沧州人,被贬到忻州(今广东),死在贬谪地。
吕大方,陕西蓝田人,被贬周迅(今广东),途中病死。
拜期间,蔡京利用手中权力排斥异己,建立“元佑党籍”,立下“党碑”,黄庭坚、任、陈次生、范正平等一大批官员相继被贬岭南。靖康之耻前夕,钦宗继位,蔡京、童贯被追究奸国害民的责任。蔡京、童贯相继被贬岭南。
南宋时期,党争不像北宋那样频繁,但进入了帝制和强权政治阶段。当政治观点不一致时,官员经常被降职。南宋在统治时间、疆域、人口和官员数量上都不如北宋,但流放到岭南的官员数量却是北宋的两倍。宋高宗和秦桧是同流合污的,而赵鼎、李广和胡荃都以正直著称。因为他们是秦桧的政敌,所以都被流放到岭南。在和年间,韩侜舟、石、石松之和贾思道相继掌权,更多的人被贬谪到岭南。
岭南成为宋代贬谪官员的“热门去处”,原因有三:
1,岭南偏僻,路途遥远,气候湿热,环境恶劣,适合流放。
从距离上看,中国古代政权的统治中心一直在北方,秦汉隋唐的统治中心在关中,宋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岭南在武陵以南,离统治中心最远,是最适合长途流放的地方。唐代名臣韩愈被贬潮州,曾写诗说“一封信戏天,潮州路晚八千”。北宋宰相丁伟宋朝被贬崖州,写下“万里无三百户口”的诗句,足以说明岭南离人们的眼睛很远。
就气候而言,岭南背山面海,武陵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海上暖湿气流北移,造就了岭南地区炎热多雨、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属于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这种气候让远道而来的北方官员很不舒服,但流放本身就是一种惩罚,岭南的气候劣势变成了流放的“优势”。
就环境而言,岭南气候炎热,森林茂盛,水资源丰富,导致蚊虫猖獗,疫病流行。很多被流放到岭南的官员都非常害怕一个叫“帮”的东西。根据古人的描述,“疟疾”应该是一种混合的有毒气体,但根据现代医学的解释,古人所说的“瘴气”是疟疾的一种,疟疾多由蚊虫叮咬传播,在古代医疗条件下很难治疗。唐宋时期,凡是贬谪岭南的官员写诗,几乎都是谈“墨”色变。韩愈诗中说“明知远道而来必是有意,好把我的尸骨收于江边”,宋代诗人吕本中说“岭南无酒可以老去,河头仍可唤酒”,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痢疾的恐惧。
岭南的地理特征
2.岭南经济文化落后,风俗习惯奇特。被视为异乡,适合流放。
古人称之为“龚宇九州”,九州被视为古代中国的固有区域,而岭南不在九州的版图之内,九州不是中国领土最原始的部分。中原王朝虽然大多将岭南纳入版图,取得了对这一地区的主权,但仍将岭南视为中国之外的地方。在宋代,武陵不仅是中原与边疆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分界线。虽然广南东路所在地广州早在唐朝就是数一数二的港口城市,但毕竟这样的城市太少了,所以岭南地区在宋代还是被视为一片荒野。宋代诗人郑樵写《通志》,甚至专门考证岭南是否属于九州:
自晋代以来,历代史迹云烟,武陵山脉以南为海,为龚宇扬州之地。按:龚宇产贡,专业方浸山河,不如五岳。也有说:荆州之南,恒山之日。武陵山以南若封九州岛,宜与荆州为邻。放弃荆而归阳,是近代史上的错误。那么岭南之地就不是九州岛之地了。
岭南地区地处偏远,长期与中原隔绝,缺乏足够的经济文化交流,北方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无法传到当地,使得岭南经济落后,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现实,形成了当地一套独特的风俗传统。岭南人迷信巫术,喜欢祈求神灵,祭祀鬼神。这些风俗历来为中原所不齿,被称为“俗”、“俗”、“俗”。宋代诗人毕涛了解潭州(今广西南宁),曾长期在岭南为官。他曾写诗描写当地的奇风异俗。
在古城溪的山洞里,听说很悲伤。水如血,天亡。官忧民毒,巫鬼灾。当地条件那么差,我是来混日子的。
3.宋朝疆域有限,没有流放,岭南成了唯一的选择。
中国古代流放官员的“热门去处”很多,大多位于东南西北的边疆地区,如西北的新疆、甘肃,西南的云贵,东北的三省,东南的福建,南方的岭南等。岭南地区成为被贬谪、流放官员的“热门去向”,主要是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岭南几乎是唯一的“热门去向”。
宋朝虽然是正统王朝,但不是像汉唐明清那样的大一统政权。北宋时期,幽云十六州北与辽接壤,西与陕甘宁西夏接壤,西南与四川大理、贵州接壤。南宋时期更是太平,仅占半壁江山,与晋国隔秦岭淮河为界。宋朝疆域狭小,其他流放“热点”被异族权利占据,岭南成为贬谪官员的唯一选择。所以宋代的贬谪官员,除了近距离安置在湖北、湖南的,大部分都贬谪到了岭南,最远的漂洋过海,被流放到了与世隔绝的海南。
宋朝大规模流放流亡官员到岭南,本意是让他们承担惩罚。岭南的荒凉落后,正适合流放。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被逐出岭南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经历,有的甚至老死不允许回国,后悔终生。但对于岭南来说,贬官的到来无异于福音。陪同官员的,还有他们的家人和亲戚。他们有的长期居住在岭南,有的世代繁衍,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1.文化上,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改善了岭南地区的文化氛围,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被贬岭南的官员多为饱读诗书的文人。他们被贬岭南后,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思想并未受到约束。他们大多利用闲暇时间写书,教书育人。当地人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学者钦佩不已,并让他们的孩子向他们学习。史料中关于贬谪官员在岭南教书育人的记载比比皆是。
夏征在宋神宗时,被贬为颍州人。“英国人民不分贫富,都互相尊重,争着送孩子放学盖房搬家”;南宋名臣被贬到亚洲,教黎族子弟读书写字。当地的黎族领袖听到的名字后,纷纷送他们的孩子去学习。胡荃还鼓励当地人的孩子努力学习,参加科举考试。苏东坡,一位伟大的作家,举世闻名。他被贬儋州后,与当地文人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与他的诗歌交相辉映,吸引了许多海南人前来求学。自苏轼走后,儋州“享文五六十年,与闽浙无异。”至于其他被贬的官员,大多都有类似的教书育人的记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贬谪官员在贬谪岭南期间教书育人的努力,塑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当地人的文化水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恢复了官职,回到朝廷后,仍然念念不忘自己在岭南的贬谪经历,努力增加科举考试次数和对岭南的优惠政策,使得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职的岭南弟子人数大大增加。南宋名臣李广,曾被贬海南。他在《庄简集》中记载:
(海南)近几年风俗稍变,盖中原士人流亡生活。所以家里知道怎么教孩子,书生之风浓厚。应该参加决赛的有300人,比往年多了几十倍,三县一起试的人最多。
2.经济上,鼓励农耕改变了岭南传统的经济模式,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岭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物产丰富。所以当地人多以渔猎采摘为主,忽视农业生产,种植桑麻,造成土地抛荒,粮食短缺的现象。苏轼曾记载“海南不毛之地所产粳米,不足为食,而以糯米配薯芋作粥,以得其足”。宋代被贬的官员大多有地方官的经历,深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被贬到岭南后,他们建议当地人种植纺织,并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苏轼在海南游历了很多地方。他奉劝百姓不要杀牛祭拜鬼神,保护耕牛。他还将先进的移栽工具“木苗马”介绍给当地官员,根据样图进行试制和推广,使“木苗马”在岭南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海南人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3.在社会上,移风易俗改变了岭南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
岭南长期与中原隔绝,形成了抗自杀、拜鬼神、迷信巫术等庸俗习俗。当地百姓遇到疾病,不求医问药,而是求神祭鬼,向巫师求教,从而耽误了自己的病情和无数重病的人。宋代贬官来到岭南后,把中原的医学知识带到了岭南。他们经常给当地人分发药品。名人史也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建议地方官员兴办医院,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
标签
纵观岭南发展史,宋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起初,岭南因其地理位置偏僻,环境恶劣,被视为主要的官员流放地。但大量贬谪官员定居岭南或世代繁衍于岭南,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岭南的过程。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亲身实践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岭南人,推动了岭南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岭南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