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最强冷兵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著名部队装备了F-S匕首。除了英国突击队,还有英国空降兵、加拿大空降兵、SAS(法国特种航空队)、SOE(英国特种作战部队)、OSS(美国战略服务局)和美国巡逻骑警。除了装备部队,购买的个人也不在少数。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一代战斗匕首的风格。二战期间,很多著名的战斗匕首,比如美国的V-42匕首,海上攻击手匕首,都明显受到了F-S匕首的影响。如果说吉姆·鲍伊是19世纪的匕首之王,那么F-S匕首就是20世纪最耀眼的明星匕首。?
二战期间有无数著名的武器装备,包括一把著名的战斗匕首,它的出现影响了整整一代匕首的设计风格,它的诞生地就是中国上海。这把战斗匕首是费尔贝恩六号匕首,也被称为F-S战斗匕首。这其中的来龙去脉,要从当时上海特殊的历史背景说起。?
由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来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将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在上海设立租界。后来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其在上海租界的规模和权利越来越大,成为国中之国。中国的军队和警察不得随意进入租界,租界内的治安由帝国主义国家设立的“巡逻室”管理。这个巡防室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上海租界设立的警察组织。?
F-S战斗匕首的两位设计师费尔贝恩和六号当时正在巡逻室工作。这两个人都是单兵作战的专家,精通西方格斗术和中国武术。?
据费尔贝恩和六人的同事奥尼尔介绍,F-S匕首的设计和制造是由当时在上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4团提出的。当时上海的社会形势非常复杂,各种歹徒、海盗、黑社会组织活动猖獗,上海的街道又黑又窄,让驻守在那里的外国军队感到很不安全,所以都希望随身带一把锋利的武器防身。?
一位名叫雅顿的美国上尉也在这把匕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费尔伯恩收集了大量的英国刺刀,雅顿用它们作为原材料来测试匕首的最佳尺寸和形状以及其他特性。?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做出了这把匕首,小批量生产500把左右,双刃,可乐瓶形柄,S形护手。护手一开始的长度是7.5cm,明显偏大。只生产了几个,后来改成了5cm。这批产品被称为第一代F-S匕首,集中的设计思路是突出其战斗功能,不附加其他功能。这和很多现代工具追求多功能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其中中间粗两头细的刀柄刚好适合刺时刀尖向前握的姿势,手掌下部的凸起部分刚好贴在刀柄后端的细处,刀柄中间粗的部分贴在手掌上,拇指和食指刚好握在前端的细处。手柄采用黄铜材质,使其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保证刺的时候的力量;刀柄表面刻有斜格线,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非常锋利的刀刃将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两面锋利,切割灵活。?
这批产品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它的护手设计成了S形,当时可能会觉得比较美观,但实践证明这种形状不可取,因为容易勾到衣服。?
这个模型的另一个特点是,靠近护手的一个小刀刃并没有张开,也不是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薄,而是在这个位置形成了一个方形的平面区域,英文叫“recasso”,但没有对应的中文词,即手枪的“袖座”和“轮座”。受此启发,我们不妨称之为“刀锋座椅”。这个设计是为了方便在上面刻字,但是加工起来比较麻烦。
1940年,费尔伯恩和六个回到了英国。当年8月,英国成立了“突击队”,可以说是一支具有现代意义的特种部队。其主要作战任务是通过奇袭摧毁敌人的重要军事设施和截获信息。这支突击队是英国SBS(特种艇群)的前身。鉴于费尔贝恩和six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他们被任命为教官,专门负责队员们的格斗技巧训练。突击队员缺少合适的匕首,上海设计的匕首正好派上了用场。他们在第一代F-S匕首的基础上,将S形护手改进成了直的,不仅避免了挂衣服的麻烦,而且握着的时候也不用在意刀刃的哪边朝上。另一个变化是取消了刀片座,提高了生产效率,刀片全部磨尖,切东西更方便。这个时期生产的F-S匕首称为二代产品,从1941?2000年初生产,用了将近两年时间。由于它沉重的黄铜把手,英国人给它起了个俗名:“胖子”。
到1942年底或1943年初,由于战争中大量消耗材料,用于制作F-S匕首刀柄的黄铜开始被列为战略物资,因为它是制作弹壳的必要原料。所以F-S匕首的刀柄必须是铝合金的。同时制造工艺由原来的车床加工改为冲压,手柄上的纹理由原来的对角线正方形改为一圈平行圆环,称为“棱形”,这就是第三代F-S匕首。因为费尔贝恩和six没有参与这次改装,有人认为这之后的产品就不应该再叫F-S匕首了,英国军方也将其改名为“突击队战斗匕首”,但F-S匕首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有些工厂在生产时还刻着“F-S”二字。
此时,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生产F-S匕首,刀柄、头、鞘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基本特征不变。二战结束后,仍有工厂制造F-S匕首。还有专门为收藏设计的产品,制作非常精美。?
1982二战欧洲战场使用的F-S匕首纪念版,美国历史基金会出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