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崇圣寺三塔的海拔。
大理崇圣寺,公元713年至741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扩建,在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顶峰。拥有“七座、890间房屋、11400尊佛、4550尊用铜迎宾、三亭七楼九堂百宅”,享有“佛都”的规模。
“苍山雪映洱海月,下关风吹花”是美丽大理的真实写照。我不记得去过大理多少次了。去年听说大理恢复重建,我喜出望外,却抑制不住向往的心情。只是苦于琐事,来不了。直到今年春天的三月,我们有幸踏上花海,再次来到大理,赶往崇圣寺,完成心愿。
崇圣寺是东南亚唯一一座金光闪闪的佛教寺庙,被誉为“佛都”。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08名开悟僧人所开。
布局/大理崇圣寺?
在和风细雨中,我们敲开了有“南国大寺”之称的大理崇圣寺的门,为的是细细品味昔日皇家寺院的风采。
走进崇圣寺,我们不禁被其宏伟、庄严、美丽的布局所折服。观看崇圣寺,必须品味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崇圣寺是南诏、大理古国的皇家寺院,是政教中心。历史上曾有9位大理国王在此出家。金庸武侠里,段皇族出家的“天龙寺”,就是今天的崇圣寺。
历史/大理崇圣寺?编辑
崇圣寺曾以三塔、南诏大钟、宇通观音像、三生金像和“佛都”牌匾五大重武器闻名于世。如今五重兵器只剩下三座塔,而一代名寺崇圣寺和其他四重兵器都毁于历代战乱和天灾。2005年,大理旅游集团斥资6543.8+82亿元人民币恢复重建崇圣寺。重建后的崇圣寺占地600亩,西临仓山乐盈峰,东临洱海万顷波,海拔265.438+099米,东西长65.438+065.438+0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20088。
我们沿着中国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大鹏金翅鸟广场、山门、达摩殿、弥勒佛殿、十一观音殿、大雄宝殿、阿依耶观音阁、山海、大观十牌坊以及寺内的木雕艺术。
崇圣寺第三塔建于南诏全凤友年间(公元824-859年)。首先,建造了大宝塔“千寻宝塔”,高度为69.13米。为方砖塔,檐密,共16层。后来又建了南塔和北塔,都是42.19米高。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三塔的修建,除了佛教宣扬可以成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理曾经是“洪水多发之国”。古籍《晋编》中记载:“天下传说龙拜塔畏彭。大理以前是龙泽,所以是镇。”相传古代有三座塔,是铺一层土修一层塔。城楼修好后,一层一层地挖开泥土,使城楼显现出来,于是有了“堆砌土木城楼”、“现在挖开城楼”的说法。当这座塔建成时,这座桥像小山一样高,长达10里。修塔时运能不足,用山羊运砖。现在大理的银桥村,古称“塔桥村”。据古书记载,三塔的建成,“动用工匠770万人,耗资4万元,历时8年建成”。
三塔建成后,又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崇圣寺。经过几代的扩张,在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顶峰。据《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基七里,周面积三百余亩,由房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铜斛四万五千五百五十尊组成”;具有“三亭七楼九厅百宅”的规模。
南诏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齐国(今缅甸)王永强、太子蜀南多在南诏王伊牟洵的陪同下,前往崇圣寺三塔朝拜、烧香,于是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所崇尚的“佛都”。大历时期,大历首任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善佛,年年建庙,铸佛数千”。公元1056年,罗兴(今泰国)国王耶多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赐玉佛一尊。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很受欢迎。大理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在崇圣寺出家。他们分别是:第二代王端赢驷、第八代王端苏龙、第九代王端苏真、第十一代王端四联、第十三代王端寿辉、第十四代王端郑明、第十五代王端郑春(也是《八龙》中段誉的父亲)、第十六代王端何裕(也)。其中,第二代王段即位不到一年就在崇圣寺出家。当然,这些国王也热爱佛教,但主要是争夺皇位失败后的一种出路,所以史书中有“退位为僧”和“避世为僧”的记载,明代抄写的佛教经典《大痴心礼卷》记载了国王即位仪式的复杂场面。那么多国王出家,这是世界佛教史上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因此吸引了大陆和东南亚、南亚的香客。
香客前往崇圣寺朝圣,崇圣寺已成为东南亚、南亚地区推崇的“皇家寺庙”。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云南游记》中写道:“寺建在苍山十峰之下,唐开元年间定名为崇圣寺。前三座塔直立着...塔身四周苍松参天,西面由山门进入,钟楼与三塔相对,极为雄伟。大楼里有一个钟。它特别大,直径十几英尺,厚度一英尺。是蒙帝(南诏)统治时期铸造的,名声可达八十里。然后是大厅,后面是纪念碑...再有就是《雨与铜》里的观音,是铜做的雕像,三尺多高...从后一层来说,就是净土寺。”明代崇圣寺以五重兵器闻名于世:三塔、南诏大钟罩、玉通观音像、元代和尚圆手书“佛都”匾额、明代三生金像。香火更盛,在南亚东南亚都有耳闻。
大理的景点/崇圣寺?
早在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8到1981,国家拨款对三座塔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维修加固。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础,而是土基础;二是清理出佛像、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是南诏、大理时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大理历史的史料。南诏、大理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宗和禅宗(中原)等宗教文化在大理交汇融合。因此,大理被社会学家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三塔倒影公园。它源自积水潭,一座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水库。园区占地27亩,水域面积10多亩。公园坐北朝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因园内池水能清晰地反映出三塔的雄伟和美丽形象而得名。它将巍峨挺立的三座古塔嵌入其中,做成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可以照出它们美丽的影像,为这三座矗立在天空中的古塔的美丽景色增添了许多美丽和优雅。公园里的建筑有反映白族人民房屋的对联和题诗。公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如山茶花、阴香和桂鹃。是游客吟诗对联,或观赏百草花,或与水中三塔美景合影留念的绝佳去处。不仅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也是美妙的。三塔映月的绝佳之美,堪称真正的“三塔映月”。三塔倒影,以其包容并融合了大理标志性符号——三塔与蓝天白云、太阳、月亮、星星、苍山雪景、四时花开——的美景,惊艳了世界,为大理增添了色彩,也让它声名远扬。它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来此参观、拍照,并印制了许多画报、书籍封面、邮票和明信片,多年来为大理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它为大理,甚至云南和中国赢得了许多声誉...三藏塔与三塔倒影公园相得益彰,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文化景观和美丽标志。
1.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距下关14 km,位于大理北1.5 km苍山乐盈峰脚下,气势磅礴,为苍耳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基座呈方形,四周有石围栏,柱四角雕有石狮,其东面中间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永镇山川”四个字,每个字1.7米,苍劲雄伟。在塔下抬头望去,只见塔坐在云端,云朵移向塔,似乎在倾倒。三塔的主塔名为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一个铜制复合碗和一个塔闸,这是一个典型的唐代建筑,就像Xi的大雁塔一样。
相传崇圣寺三塔建于南诏保和年间,塔顶发现南诏、大理时期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塔位于主塔后方,距离主塔97.5米,距离主塔70米,形成三塔鼎立。两塔均为八字檐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2.三塔倒影公园
崇圣寺雄伟的三塔也在80年代诞生了三塔倒影公园。
公园占地27亩,水域面积10亩。公园坐北朝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因园内池水能清晰体现三塔雄姿而得名。公园里的建筑包括反映白族人民房屋的对联,刻有诗歌的大理石亭,以及水中有影子的溢出亭。公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如山茶花、桂花、杜鹃花等。游客置身于三塔倒影园,或吟诵对联,或观赏百草花开,或凝视水中三塔,或拍照留念,难免洋洋自得,甚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仅晴天妙,晚上月色如水也妙。
水池西侧有一座高约5米的大理碑亭。穿过展馆后,沿着弯曲的走廊走几米就可以到达水中的伯阳馆。亭子呈六角形,雕梁画栋,柱色猩红,倒映碧水蓝天,令人心旷神怡。伯阳馆南侧有一个小岛,岛上塑造了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水中的倒影和人的移动与伯阳馆相协调。
公园西南面广泛种植山茶、阴香、杜鹃花等多种奇花异草,成为园中之园。公园的小径是大理石铺成的,路边的苔藓绿如染料,花园里绿树成荫,清凉宜人,鸟儿在歌唱。
倒影公园最具特色的是池水碧绿如玉,晶莹剔透,水波平静如镜,三塔倒影清晰摄人心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倒影形式,是拍摄三塔的最佳位置。冬天,整个苍山银装素裹,三塔倒影更是美丽迷人。正如杨炳坤《清代三塔实录》所赞,“佛胜于中堂,三塔自照。苍鹭湖倒影平,其中幻说王者空。”
崇圣寺三塔与三塔倒影园交相辉映,成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