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兴国之史
今晚再读魏晋《发现司马燕》,感触特别深:忧劳可兴国,闲闲可亡。
司马燕,金朝的开国皇帝。虽然他的江山基本来自父亲司马昭、叔父司马师、祖父司马懿,也没有经历过马背上作战的艰辛,但建国之初,他仍然勤于国家政治,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和兴国之策,有了历史上的“太康之治”。
“忧劳可以兴国,闲可以亡。”司马燕的身世,他获得皇位的方式(魏元帝曹桓退位),帝国的奢侈,使他很快沉迷其中,懒政、奢靡、腐败。王石的财富之争是历史上极其荒谬的事件。作为皇帝,他不仅没有阻止叔父王锴与石崇争权夺利,还因为叔父王锴经常失去石崇的锋芒而帮助了王锴,进一步助长了西晋的奢侈与颓废。
所以孟子说:“天将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乱其行动。因此,耐心让他们受益匪浅。”人是不变的,然后才能变;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色签,音发,然后隐喻。一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大臣和足以辅佐国王的贤士,往往会有邻国覆灭而外国不与之匹敌的危险和来自国外的祸患。然后我知道,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往往在安逸中失去目标和斗志,所以一定要有紧迫感。经过无数的挫折和忧虑,刘备建立了蜀国。他的儿子刘禅,无知者无畏,安于享乐,最后把国家交给了别人,千百年都不会忘记。贞观以后,在唐太宗对美色享乐的追求中,唐朝由盛而衰...
教科书上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蚂蚁和螳螂、郝汉鸟,生活中也有很多“富二代”“富三代”的荒诞故事。虫子还是知道冬天就在眼前,早点做好储备没有后患。更何况,一个人,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忧患意识,才能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不至于手忙脚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不至于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