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镇的历史遗迹
据统计,南阳古镇现有祠堂14座,寺庙6座,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树有100多株。这里有七八座古民居,都是位于村的吉祥里。华光里,位于联堤村;李元兴,位于联底村;李瑞清,位于南阳新乡,建于8年。有祠堂,8个四分金,6个商陆根,配有背库,炮塔等。,并且门上有孙中山、杨森、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书法石刻。位于坑仔村的春和里,建于民国六年,中祠堂毁于1970。现在仍有孙中山先生书写的石刻,以及当时书法家高永、郑耀祖和天台山农民的墨迹石刻。坑仔村,位于坑仔村,建于清末。山坡上建有九巷(南北向)和13排(东西向横巷),共99块四角金牌,前面是祠堂和后库。每排高差0.5米,四周有围墙,寨前有大堤,堤外有大水池,寨门附近有瞭望塔。王源村整齐划一,气势非凡;位于千山村的山前里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它是由34个“四分金”和“商陆根”组合而成的“悍马预告片”。巷子后面有个花园,还有一些名人的书法手迹。
代表性的祠堂有“郭祠”和“祠”。“郭祠堂”的重头戏,不仅是雄伟壮观,更是一块让乡亲们引以为傲的牌匾。这块牌匾上写着“卫国光宗”四个字,是1946年当局和政府授予南阳乡村民抗日保家卫国功勋的。1944年,侵华日军到达南阳乡,村民自发成立了“南阳抗日乡保卫大队”,推选18年黄埔军校毕业生郭为队长。他们抗击日本侵略者,多次浴血奋战,杀死了许多日本士兵,挽救了他们的家园。南洋抗日暨乡村保卫大队的队部设在李瑞清祠堂,因此李瑞清祠堂也成为村民们特别推崇的地方。古代南阳乡最有特色的古民居是“堂内”,位于联堤村。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是秀才、贵溪县令郭的居所。整个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99个门,26个大小天井,最多时有500多居民。整个建筑就像一个迷宫。村民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建筑是抗日武装的避难所,也是日本鬼子的墓地。有几次,抗日武装人员跑进大厅,后面跟着日本鬼子。结果鬼子像乌龟跑进瓮里,被我军民歼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