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是什么来历?

河南省洛阳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历史上是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如今洛阳的“洛阳三宝”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前两个口碑极好,第三个好像不光彩,因为是盗墓工具。洛阳城真的流行盗墓,主要源于洛阳自古以来的厚葬风。从古至今,洛阳达官贵人都讲究厚葬,他们往往非常重视墓葬的修建,以至于洛阳的墓葬如此之多。唐代诗人王建曾形容洛阳墓葬密集:

北芒山顶几乎没有闲土。

里面全是洛阳人的老坟。

有许多人被埋在古老的坟墓里,

没有地方买黄金。

也正因为如此,洛阳自古盗墓之风盛行,历代盗墓者也是人才辈出。关于洛阳铲的来历,洛阳流传着一个故事:在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一个叫李亚子的农民,从小就以盗墓为生。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偃师县马沟村的一个熟人正在搭棚子卖油炸馒头。双方见面打招呼时,他看到那人正忙着用一把瓦形的短柄铁锹在地上挖一个垂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个人用这把铁锹往地下戳,一抬就带出很多土,顿时引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挖盗洞比铁锹轻巧,特别是用原土,有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的情况。于是他找来一张纸,用铁铲夹画了一个很大的原始图案,回家后马上找了一个铁匠按图打造。真的是得心应手,效果不错。后来其他盗墓贼也纷纷效仿,于是广为“推广”。

洛阳铲是用来挖坑取土的,工作原理和现在石油勘探,地质取样差不多。所以铲体不是扁平的而是半圆柱形,类似瓦管,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见的武器——管塞。

洛阳铲的铲夹只有两寸宽,宽度是U型半圆。虽然铲子上部有长柄的洛阳铲看起来像个半圆,但它的形状实际上既不圆也不平。最重要的是在成型的时候要打造弧度,这需要小心的敲打。一不小心,打出来的铲子就不带土了。而且洛阳铲的制造工艺更复杂。通常制作一把小铲子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打磨等近20道工序,所以只能手工制作。如果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完了,那么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铲起来之后,铲头的内表面会带出一管土。就这样,盗墓者继续往地下深处钻,分析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以及各种包裹体。如果是被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可能有古墓或古建筑。如果在包裹体中发现了陶瓷、铁、铜、金和木材,就可以推断出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有经验的盗墓贼可以通过洛阳铲与地下碰撞时手上不同的声音和感觉来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实心墙,和空心墓,金字塔形的土墩,自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