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诗歌会│阳泉老乡赵全生写的《山西东部的小延安》。
天气晴朗,虽然气温在上升,但是凉风习习,让人感觉特别舒服。窗外,柳暗花明,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不可抗拒地来到人间。
出阳泉北,走新城大道,往东到三交。路不宽,但是水泥路好走。在路的一边,有一条河。这条河很小,但它快乐地流着。那是著名的汶河。
我们经过韩庄、马庄、小庄等几个村子,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新庄村。
停车场对面是“抗战隧道”,半个人高,需要猫着腰才能走过。隧道不长,但也转了好几圈。每有一个口,就有几个口。不熟悉的人会走进死胡同。大约十分钟后,我们会从另一个出口出来。
出了地面,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呼吸顺畅。
仰望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我感慨万千: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到处都是安全的,所以下隧道是体验,上地面是享受。
小时候经常看电影《地道战》。八路军和民兵用地道打鬼子,场面真刺激。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新庄的村民为了应对日军的频繁突袭,在村里不同的位置挖了四条地道,用来藏东西或藏食物。一个是在村东的景家,村里人称之为“磨盘洞”。一个在村北,五队刘存福家。一个在村西边的六队场。一个在村东,村民称之为“孝子窑”,规模最大,设计合理。为了防止敌人发现陆地后使用毒气或烟雾,在坑道内巧妙设计了“大井拐”、“小井拐”等有效的防范设施。同时,不同方向设计了多个出口。如果敌人进入隧道,可以迷惑敌人,减少伤亡。?
我们来到千年古槐树前,树上挂着一块牌子。这棵槐树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008年是中国北方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也就是说,这棵槐树是北宋时候种的。停车场前有一块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辛庄村的石碑。新庄村历史悠久,厚重。
走近古魁亚,古魁亚的树干实在是太粗了,两个人都合不拢胳膊。苍桑的树皮斑驳,但上面的树枝稀疏。现在还没有发芽开花。也许古魁亚正在里面吸水积蓄能量,很快就会开出洁白芬芳的槐花,穿上绿色的衣服向世人展示她千百年不变的魅力。
槐树上没有红布、红条等悬挂物,也没有供香。
记得平定西关路上有老槐树。路过时有红布、红条等常见的悬挂物,非常显眼。据说老百姓把过去的古耻当作灵气仙子,用红布或红条祈求神灵保佑。按理说,普通人都有这种想法,可是来到这大山深处的辛庄却看不到这种迷信现象。
在古淮东,有走出莘庄成长起来的抗日英雄的形象和介绍。第一个是刘宏达。刘宏达是抗日战争时期平定(路北)县的第一任县长。刘宏达的爱人窦春芳先后担任平定至太原的妇女组织领导人,刘宏达的侄子徐光宪曾担任平定军事委员会主任。解放后,三人都被提拔为国家地厅级干部,一个忠厚的人,国家的栋梁。抗战期间,新庄村54名热血青年英勇参军,其中15名英雄为国捐躯,新庄人民为前线运送了1万斤口粮。此外,还有14名无名外籍烈士埋在新庄村外的农田里。1952新庄村将面临古耻的五道寺改造成烈士祠,并在祠内立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烈士岳勇最被他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当年。面对日本鬼子的酷刑,岳勇视死如归,绝不投降。经过43天非人的折磨,他被敌人用七寸钉钉在门板上,壮烈牺牲。他临死时对被敌人劫持为人质的亲人说:“不要害怕,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抚摸着布满弹孔的砖墙,凝望着高耸的瞭望塔,想着当年抗战的前线大火,仿佛闻到了凶猛的硝烟,看到了无数抗日人士为国而战。
新庄村农家旅馆,我们邀请的朋友刘二苗的父亲,一位上世纪70年代在新庄村38军(军队万岁)服役的老兵,一起吃饭。这位老人身体硬朗,非常健谈。老人说新庄村的人淳朴。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不吃不喝,但也给八路军送吃的,送喝的。他说,曾经震惊中外的爱国君子刘焕斗,就是莘庄村人。老人当兵时,画过讽刺漫画,受到上级表扬。村前有一条温暖的河,水流湍急,却没有井水。我问老人,新庄村家家户户还吃地窖水,没有井。村主任解释说,多年来,村干部只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没有把打井提上日程。他刚刚上任,正在制定计划。等村子稳定了,他会向上级申请打井,一定要让村民喝上干净安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