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的历史渊源

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文化,闽南童谣的起源和演变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据福建地方志记载,618年至907年(唐代)在福建的观察,使常延洲看到了民间传授的《月光》童谣,并记下了童谣:“月光,过塘。骑竹马过洪塘。水塘太深了,过不去,所以我的小妹妹撑船到前面的路上。问郎长,问郎短,问郎何时归。”《月光》这首诗在闽南各地的童谣里都有。与唐代的《月光》相比,虽然文本有或多或少的改动,但主题和结构都很相似。可见闽南童谣的历史源远流长。

15年至16年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大量闽南人越过台湾省,下到南洋,闽南文化的地域在那里扩大,闽南童谣也随之流传,在台湾省和南洋扎根,并创造了许多新的童谣。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快被送回福建闽南,在那里相互融合、相互启发,使闽南童谣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迷人,也成为两岸人民和儿童相互了解、认同、交流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