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硬币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

在我国历史上,金银等贵金属曾长期作为货币使用。根据考古发现,殷商晚期就开始使用黄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的使用更加普遍,“金”成为古汉语中“财”字的同义词。楚国由于黄金产量丰富,还制作了刻有“应城”等铭文的金盘。楚金盘是中国最早的原始金币。此外,先秦时期的银贝和银布币也有出土。

秦始皇统一全国,将货币分为两等,以黄币为上位货币,单位为闫(二十两),半两铜币为下位货币。到了汉代,黄金的单位改为金,金相当于一万枚铜钱。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年间铸造了林足金和马蹄金。此外还铸造了三种银锡合金钱币,称为“白金三品”。由于成色不足,价格昂贵,很快被废止,但却是历史上最早由政府铸造的银币。在王莽的“宝制”中,也有金品和银品两项。南北朝以来,由于黄金价格高,黄金开始分为两个单位。金银币的形状有金银锭、金银饼、金银钱等。唐宋时期的宫廷中,金银钱很多,钱文被封为“开元鲍彤”以及宋朝的各种封号。在金章宗成安年间,铸造了锭形银币。虽然使用时间短,但对后来中国使用白银的影响很大。元朝初年,铸造了一些带有“元宝”字样的银锭,意为“元朝之宝”,但后来的元宝形金银币也叫金锭、银锭。白银在明代的使用更加广泛。到清朝初期,白银已经成为流通中最主要的货币,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大袁宝重520两,中号元宝重120两,馒头形小铲重1220至3520两,散银称珠,不足一两。

16世纪,西方机制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后来国内自制银元出现。西藏的“乾隆宝”是中国最早的地方自铸银元。道光年间,福建漳州和台湾省也出现了早期的自制银币,如漳州薪、寿星银饼等。到了光绪年间,政府终于用机器铸造了“光绪元宝”银元。因为当时银元背面有龙纹,所以俗称“杨龙”。现代中国:

新中国从1979开始发行贵金属币,至今已有27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在2000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贵金属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汇。自然,他们的主要流向是国外,这也是我们之前很少注意到我国发行的贵金属币的原因。这些流向国外的贵金属币已经完成了充分沉淀的过程。换句话说,股市或书画市场不可能有明显的庄家。充足的沉淀是我们投资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前提。

贵金属币由金银等贵金属制成。虽然象征性地铸造了面额,是法定货币,但不参与实际的货币流通,也不按照名义价值进行兑换。贵金属币分为纪念金银币和普通金银币。纪念金银币是专门为纪念杰出人物、重要事件或有意义的事情而发行的贵金属币,如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银质纪念币、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币等。铸造数量受到严格限制,销售价格按照每枚硬币所含贵金属重量的国际市场价格加上总的生产加工费用和经销利润制定。

中国人民银行于1979年发行第一套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币,于1982年发行第一枚普通金币——中国熊猫金币。除了纪念活动,中国贵金属币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纪念币。如生肖系列纪念币,其图案是根据齐白石、徐悲鸿等一代名师的原画在母模上手工雕刻而成,生动再现了他们的传世佳作,使纪念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成为国内钱币爱好者和收藏者的欣赏和收藏对象。图形用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