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展理论(2)

第十三章艺术发生论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个重要理论

第一,代表性理论。

代表性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关于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

公元前6世纪,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后来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论证了这一点。最后亚里士多德做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影响很大。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主要观点是:

首先,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对自然的模仿,它们的区别只是在模仿的对象和方式上。

画家和雕塑家用线条和色彩模仿,诗人和戏剧演员用文字模仿,歌手用声音模仿。因为模仿“取物不同”,所以形成了喜剧和悲剧。喜剧模仿比我们今天差的人,悲剧模仿比我们今天好的人。

其次,艺术可能模仿三样东西:模仿事物本来的样子;模仿人们想象的事物;模仿事物本来的样子。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应该模仿事物本来的样子。

最后,艺术为什么要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的天性。

经验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事物本身似乎会引起痛苦,但生动的形象似乎会给我们带来愉悦。

代表性理论包含合理因素:

首先肯定了艺术源于客观世界,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有合理的内容。

其次,古代原始洞穴中的艺术遗存确实是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形象的模仿。

但是代表性理论也有一定的理论困难:

首先,原始艺术并不都是模仿的产物,比如表达情感的歌舞,抽象的几何图案。

其次,人们为什么模仿一个东西而不模仿另一个东西,没有科学的解释。模仿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段,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动机。

第二,游戏说。

它是由德国的席勒(18世纪)和英国的斯潘塞(19世纪)提出的,也被称为席勒-斯潘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表象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外观是席勒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自由的,即被自然力和物质需要所逼迫,被理性法则所束缚和逼迫。这个时候,人们仅仅出于功利的目的去观察外界,是无法为外表获得快乐的。只有当人们要求物质和理性的强制时,他们才会更喜欢外表而不是现实。

当人们发现了没有任何利益的纯粹表象,自由开始了,审美开始了,游戏开始了,人性开始了,艺术开始了。这是人脱离动物界的最后标志。

他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宣告自己达到了人类?无论我们走多远,这种现象在所有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民族中总是相同的:喜于外表,爱装饰,爱游戏。”人只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才能玩;只有当他玩游戏的时候,他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男人。

你为什么玩游戏?游戏是过剩能量的发泄。人只有摆脱了实际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免费的游戏。正是这种没有功利和目的的自由游戏促进了艺术的发生..欢乐的不规则跳跃逐渐变成舞蹈,来自情感的声音逐渐变成歌曲。)

斯潘塞进一步发展了席勒的理论。在他看来,游戏和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直接帮助维持生命,与功利无关。

在低等动物中,所有的力量都花在执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功能上。只有功利的活动,没有多余的精力。但是在高等动物中,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用来满足直接需求,那些没有消耗掉的多余能量就产生了游戏。

游戏没有功利价值,但对个人和整个民族有生物学价值。游戏是对现实活动的模仿,艺术也是如此,审美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游戏。

普列汉诺夫在《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对博弈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游戏的真正动机不是过多的精力而是劳动。游戏在形式上先于劳动,但在内容上是劳动的产物。(蛮战的狩猎游戏,个人来说是游戏先于劳动,但从整个社会和部落来看,劳动先于游戏。蛮战在舞蹈中再现各种动物的动作,无非是再次体验狩猎劳动中的快乐冲动。)

普列汉诺夫的抹杀是错误的。博弈论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揭示了艺术的某些方面:

第一,人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性需求——哪怕是很低层次的需求——之后,才有多余的精力从事艺术活动。

第二,游戏和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物质需求;都是假设;它们都能让人感到快乐。因此,博弈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一些特性,艺术的娱乐功能中包含了游戏的因素。

第三,通过对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的原始人的艺术考察,发现艺术确实与游戏有关。如集体狂欢,载歌载舞,感情强烈,节奏欢快。

但是艺术和游戏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者练习一项活动,而艺术的目的是博大精深的;

其次,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再次,游戏不需要观众,是个人娱乐,艺术是情感交流,必须有观众;

最后,孩子喜欢游戏但不一定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但不一定喜欢游戏。

因此,博弈论无法科学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和真正的奥秘。

第三,巫术理论。

它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发生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原始艺术源于原始巫术,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万物有灵论。原始人是怎么用灵魂控制物体的?这是巫术。

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我们分析巫术所依据的思想原则,就会发现它们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同类相生’或后果必然相同;第二个是‘物体一旦相互接触,在中断身体接触后会保持远距离互动’。前者可称为‘相似率’,后者可称为‘接触率’或‘接触率’。根据第一个原则,也就是‘相似率’,巫师只要模仿就能实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从第二个原理出发,他得出结论,他可以通过一个物体来影响一个人,只要这个物体被那个人接触过,不管它是不是这个人身体的一部分。基于相似性的法术被称为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率或接触率的法术称为‘接触巫术’。”

所谓模拟巫术,就是巫师为了对那个东西施加影响,而对他所创造的那个东西的形象施加巫术;接触巫术(交感巫术)是指对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都会影响到该物体的整体或其他部分的巫术。

法国人雷纳克最早用巫术理论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的成因。

首先,洞穴壁画往往在黑暗的洞穴深处,所以这些壁画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巫术。巫术认为狩猎前在洞穴里画的东西会是狩猎中得到的东西。

其次,洞穴壁画无论轮廓是否清晰,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人们期待一切。

再次,更有力的证据是动物形象上有被长矛刺伤或被棍棒击打的痕迹,这与交感巫术有关。

艺术的发生受到巫术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不能说艺术发生在巫术中。

【如果!支持列表]首先,?[endif]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受到巫术的影响。

原始歌舞,如饱餐一顿后的满足感或性冲动。

第二,影响力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把艺术的发生归结于巫术,本质上就是归结于意识。巫术是怎么发生的?根据唯物史观,巫术最终是在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第四,劳动理论。

沃拉斯·切克研究了原始人的乐舞,指出原始人的歌舞是靠节奏的,是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所以,如果严格遵守了歌舞队的节奏,如果这种能力不是靠集体劳动提升起来的,在原始部落的艺术中就不会如此明显。

比歇尔说:“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劳动、音乐和诗歌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但是,这三位一体的基本成分是劳动,其他成分只具有从属意义。”劳动决定节奏。节奏也有助于音乐和舞蹈的发生,这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集体劳动。

绘画、雕塑等原始造型艺术也起源于原始狩猎生活。

艺术发生和劳动无疑是正确的命题。但是怎么论证就是另一回事了。比歇尔和普列汉诺夫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之间直接的、表面的联系,却没有看到劳动中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美等复杂因素对艺术的广泛的、全面的、深刻的影响。

从劳动到艺术,经历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中介,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创造了没有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的艺术。

第二节艺术的根本动力

艺术的动力是什么?

第一,艺术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原始社会的一切,如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体系,促进艺术的发生。

第二,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并不是每一个动态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了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创立的全新的哲学学派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一切社会历史的钥匙的新学派”,无产阶级世界观是,宗教、国家、法律、道德、科学和艺术“只是一些特殊的生产方式,受普遍的生产规律支配。”

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造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首先,劳动把猿爪变成人手,猿脑变成人脑,这是猿向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

劳动创造的人力既是人类发生的前提,也是艺术发生的前提。而手是反过来促产的。直立行走为大脑的完善提供了可能性,劳动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猿脑进化成人脑。

其次,劳动促进语言的产生,劳动和语言又进一步促进意识的产生。"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后一个本质区别."

第三,劳动促进了工具的制造。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生产是猿变成人的标志。

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我们说劳动促进了工具的生产,我们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恩格斯说,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劳动是“萌芽劳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以后的劳动是“真正的劳动”。随着工具的出现,前者转化为后者,但两者都是劳动,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自己。”

第二,生产劳动实践促进了思想感情的生成,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首要的必要条件。

劳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用工具、征服自然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劳动结束后,人们难免会将劳动的结果与劳动开始时的想法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人的观念和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一个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最初的预期不一致,导致图腾和巫术的出现。

原始人的世界观第一步是灵魂独立,灵魂不灭,灵魂控制人本身。然后原始人将自然现象人格化,万物有灵,这是原始人世界观的主要特征。在原始人眼里,世界上到处都是“精灵”,劳动失败就是对精灵的惩罚。这导致了图腾和巫术的出现。(参见泰勒的《原始文化》)

灵魂不灭、万物有灵、图腾和巫术的结合最终促成了原始艺术的发生。

第二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最初的预期一致,这必然会导致人们产生征服、改造和创造的欲望。

第三,生产劳动促进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美学的发生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只有实践而没有美学;既实用又美观;只有审美。

虎皮、熊爪、角既是审美(装饰品),也是实用(护身符)。原始人认为它是审美的,不是因为“这些东西的颜色和线条的独特组合”,而是因为复杂观念的联想,是狩猎生活的劳动所决定的。

历史通过劳动,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变化的,生产劳动决定的人的观念也是发展变化的,所以人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狩猎时代,人们主要把动物视为美;农耕时代,人们不仅视动物为美,也视植物为美。

美感过程中最大的历史性飞跃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只把对象的形式当作审美对象。这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

以上考察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艺术在一定意义上是人们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表达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和情感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前提和条件都满足时,艺术的发生就是必然的。

第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劳动不仅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原始艺术是如何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发生的,缺乏资料,只能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1)建筑艺术..

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对于原始人来说,广阔的空间是他们生存的潜在威胁。随着狩猎的发展,建筑不仅是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处,也是狩猎野生动物的驿站。但原始建筑不能称为建筑艺术。

从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是美和情感在建筑中的凝固。

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会引起人们极大的精神愉悦。鱼食,在实用的基础上美化它,使建筑进入艺术的殿堂,这样,人类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就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

(2)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我们能看到的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使用的媒介材料是最耐用的,因此也是最容易保存的。

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原始造型艺术的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原始狩猎生活决定的。

第二,高度写实。这也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高度写实造型艺术的产生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对客观物体敏锐而正确的观察能力;二是应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创造能力。这两个条件都是在狩猎生活中获得的。

(3)装饰艺术..

?最初的装饰艺术,附在物体上的几个配件,大多是美化物体本身。

1,模仿人或动物形态。

格罗斯说:“从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的变化确实是文化史上重要进步的象征——也就是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

2.几何图形。

它来源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这些几何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化的动物形象,一类是简化的编译形象。

3.刻在武器上的图形。

那是部落的象征,也来源于狩猎活动。

首先,它是猎物主人的象征。中间的野兽可能不会立刻死亡,武器上的标记可以证明他对野兽的占有。

其次,它是图腾的象征。原始人将图腾视为保护部落的“神妖”,祈求其保佑部落。所以这些动物的图形不必强求自然,它只是一种动物的象征。经过原始人一代又一代的反复模仿,离原始越来越远。

(4)舞蹈。

原始舞蹈是原始审美情感的直白而有力的表达。原始舞蹈可分为模仿和练习,两者都起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所谓仿舞,就是对动物和人类动作节奏的模仿,根植于狩猎生活。原始人想再次体验狩猎的快乐,并把这种情绪传达给别人,这就是舞蹈的直接动机。

所谓钻舞,就是一种热烈隆重的祈祷仪式和巫术仪式。原始人认为无情的大自然可以用巫术和舞蹈征服。舞蹈植根于巫术,巫术植根于狩猎生活,所以巫术舞蹈归根到底植根于狩猎生活。

(5)音乐。

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

首先,这是音乐的作用决定的。原始音乐多伴有舞蹈,没有无音乐的舞蹈,也没有无舞蹈的音乐,但舞蹈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其次是由乐器的种类决定的。任何民族的原始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正因为节奏是原始音乐的突出特征,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成为必然。这是社会物质生产一定阶段决定的。它无一例外地存在于所有原始的民族艺术形式中。

音乐不仅随着生产实践而产生,而且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生产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其次,生产实践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乐器;

第三,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把一部分人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这些都促进了音乐、舞蹈、诗歌的分化,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

(6)诗歌。

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原始艺术的直接动因,原始诗歌的土壤是原始人的劳动生活,所以它与文明社会的诗歌有质的区别:

第一,在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已经成为诗歌不可或缺的主题;但在原诗中没有。

第二,在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中,对爱情的歌颂都是诗歌取之不尽的主题;但在原诗中,对淫秽和淫荡的直接粗暴的描写取代了缠绵悱恻的爱情。

第三,在任何一个文明民族,诗歌的内容都比形式重要,没有内容就没有诗歌;但在原始诗歌中,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比如节奏和动作。

第三节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艺术发生在文明社会之前。文明社会与以往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文明社会之前,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并没有明确的区分。

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是混乱。原始艺术是如何摆脱混乱,在文明社会产生“纯”艺术的?

一、艺术的上限——人创造的第一个工具。

第一件工具和第一件艺术品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人造的。人工性的确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人工的。作为艺术作品,它不仅是人类的创造,也是具有审美价值和情感的形象创造。工具只是为实用目的而创造的。生产先于艺术发生,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

既然工具不是艺术品,为什么还要有上限?

第一,工具和艺术都是人的创造,艺术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第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是基于人们利用工具改造自然。

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形成。人们喜爱的形式通过世代的积累逐渐脱离实用概念,成为独立的审美形式。

第四,工具推动技术发展。人们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手的灵巧性、脑的智能性和手脑的协调性,这些都导致了造型艺术中技巧和技法的产生。

从工具的出现到艺术的发生,大约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纯实用产品,以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为标志。

在第二个阶段,它既是实用产品,又是艺术作品,或者它既不是纯粹的实用产品,也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这就是艺术的开端,我们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艺术之前的艺术”。

“准艺术”与实用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在实用产品中渗透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的精神内涵。艺术发生的过程,就是人们制造的产品中,实用内涵逐渐下降,精神内涵逐渐上升的过程,也就是精神产品逐渐与实用产品相区别的过程。

第三阶段,纯艺术,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第二,“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在以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万至3万年。“准艺术”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塑、岩画的出现。

第三,“准艺术”的繁荣

“准艺术”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过渡性和发展性。例如,在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陶器的出现,陶瓷材料比石材更容易成型和保存,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能得到更充分的反映。

陶器产品按器皿形状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作器皿的陶器,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第二类是准形陶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明显的审美价值;第三类是动物雕像雕塑,实用价值下降,审美价值上升,“纯”艺术脱颖而出。

陶器的纹样大概有四种:一种是植物纹样,起源于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植物逐渐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第二种是几何图案,根植于生产实践,如编制;三类是动物图案,既是狩猎的对象,也是图腾的象征;这四种类型是人脸的装饰图案。随着人类对自然征服的加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自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第四,“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随着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盛,随着原始社会经济的衰落而衰落。但是“准艺术”衰落了,而且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衰落了。

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首先,阶级产生了。金属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有了剩余产品,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和家庭的不平等必然会产生等级观念,这将深刻影响“准艺术”的命运

其次,掠夺战争应运而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人观念的增强,掠夺性战争成为必然。暴力带来了“准艺术”的衰落,也催生了文明社会的艺术之花。

第三,宗教发生了。原始社会的宗教观念只是一种模糊混乱的意识,使人对世界产生幼稚扭曲的反映。巫术是宗教的萌芽,但它与宗教的区别在于,宗教的深刻根源是阶级的产生。在阶级统治下,自然力和社会力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使人产生恐惧,“恐惧创造了上帝”。

“准艺术”的衰落,以陶艺从巅峰走向衰落,欢快和谐的艺术风格消失为标志。真正艺术的标志是实用价值的下降,等级观念的加深,作为富贵饰品或宗教祭祀象征的玉器、铜器艺术的繁荣,以及狰狞可怖的艺术风格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