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历史

大牛庄,一个神奇的地方

我的家乡是南阳市社旗县太和镇马埂行政村大牛庄,是一个神奇而神秘的地方。虽然属于社旗县太和镇,但实际上与唐河县源潭镇的联系更多。去唐河县城赶集上学。我们这个地区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先给大家介绍一首顺口溜:“南阳王宓,粑粑叉近天,唐河泗州塔离天十尺。源潭的铁旗杆,是离天一里的桃杆。社旗春秋楼半插天,太和村楼一指之遥。看,太神奇了。让我们言归正传。大牛庄我慢慢跟你说。

先说南阳,古代叫yuān。是河南最大的市,总面积265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3.1.600。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地处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社旗,古称“社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赊访将军而得名,成为万历茶道的重要中转站,被称为“中原第一古镇”。自古有“倚牛抱汉水,望金盆舀甘露”之说;天时地利人和,物产丰富,和谐顺畅的说法。县内七十二条古街保存完好,构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清代建筑群。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风景旅游名镇。1965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将“社旗”更名为“社旗”,寓意“社会主义旗帜”。

太和,我们当地人叫它太和村。原来的10米高,3米厚的方土村被一条沟围着。1930年,蒙古庄园的主人李梓嫣模仿北京皇城,重建了该村的城墙和门楼,并在门楼上镶嵌了“泰来村”的石刻,寓意“国泰民安”。1965划归新成立的社旗县。受社旗更名影响,更名为永红,称永红人民公社。1982年改称太和人民公社,次年改称太和乡,现称太和镇。

大牛庄,位于社旗县和唐河县交界处,地处偏僻,村民称之为中心,因为我们村南边是源潭街12,西边是李店街12,北边是太和村12,东边是丁庄街12。我们村除了其他三个姓,都姓牛。家谱记载我们都是牛家第十二代祖先牛紫晶的后代。

庄西边是幸福河,对岸是邱庄。东是东乡河,河对面是赵庄和小牛庄。两条河都汇入了淠河。淠水流入唐河,然后流入汉水。

幸福河是一条人工挖掘的河流。据长辈说,这条河是天地争斗的产物。挖掘现场红旗招展,人潮涌动,热情高涨。小时候,我喜欢在幸福河里玩耍。那时候还有水,河水很深。有一天中午,我太热了,从岸边跳进河里,一下子沉了下去。还好我姐刚好在附近,救了我。也很神奇。从此我可以在水里游泳了,我也很会水性,尤其是一头扎进水里。现在我去游泳池游泳,可以游到对面再回来。可惜现在幸福河已经没有水了,甚至河水也逐渐变平了。我父亲种植的森林现在已经消失了。我曾经和爸爸一起种树。

东小河是一条天然的河,现在还在。河坡上长满了草。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抓鱼割草。东小河与幸福河交汇处有一个池塘漩涡。水又深又清,是我们割草的天堂。割草累了,就在那里洗个澡,玩“战车”的游戏。

说到割草,我就想到我们村的董荣叔叔。他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顺口就脱口而出。我们在割草的时候遇到了他,为了给我们写诗。我还记得,“割草,往正南走,遇见一个流着泪的姑娘”和“割草,偷西瓜,沿山沟(坎)爬”经常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从小受他影响,开始用普通话说话,也很流畅。

除了割草,我们还占着广场,在空地上临时画个棋盘,类似棋盘。一面用石头或泥蛋,一面用树枝或红薯梗掰成小块,乐在其中。在我们村,我叫“面馆四爷”(我小时候不知道他的名字,后来看族谱才知道他叫何群),喜欢和我一起占广场现在回村里看我,还是那句话“走吧,来两套。”听起来很亲切。

村里还有一种方言叫“二”,发音是“满”,有口音。我们村有南、北、东、西。有时也叫西北、西南、东南、东北。有一个人住在门附近。吃饭的时候,大家拿着自己的食物聚成一堆,喷空了。聊谁家的庄稼好,哪里的戏好,有时候聊点国家大事。

我们大牛庄民风淳朴,在我们那里口碑很好。邻村都夸我们村民勤劳,努力。多亏了努力,我们大牛庄发展得不错。几乎每个家庭都住过两层小楼。但由于缺乏规划,建筑有点乱,村道也要修。非常需要懂规划的人来指导。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美丽的农村。希望大牛庄在睿智的村干部带领下,规划好未来发展蓝图,让村民住得更舒服,路修得更好,庄稼长得更茂盛,产业做大,生活更幸福。让大牛庄更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牛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