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找到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历史数据?
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于1986年5月6日开始在香港期货交易所交易后,该期货迅速流行起来。日均交易量从第一个月的1800上升到1987年10月的25000多,最高纪录是1987年10月16日的40000多。
然而,它的成功一直持续到1987年10月19日,当时股市暴跌暴露了香港期货交易所应对交易对手风险的能力不足,以及期货担保公司担保服务的不足。10月19日,恒生指数下跌超过4 20点,导致期货交易所增加保证金和扩大停牌。但期指很快跌停,现货月合约比收盘指数高出167点,涨幅5%。很多会员需要补充履约保证金,但很多会员无力补充;因为保证金不够支付结算金额,负债高达1亿港元以上。
随后,港交所和期交所休市四天。这一决定是在纽约道琼斯指数暴跌后于10月20日上午宣布的。暂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将出现债务违约。虽然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但它们的董事会有共同的成员。
交易对手风险是指买卖双方中有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在期货合约下,交易对手风险是买方或卖方在结算时无法支付额外保证金的可能性。如前所述,期货交易所由清算所管理,其目的是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履行自己的责任。清算所负责的是未平仓合约净额,是指通过持有多头(空头)合约减少空头(看跌)合约,或会员买入合约数减去卖出合约数。在每日收盘时,清算所计算每个会员的未平仓合约数量的变化,并将其与会员的保证金进行比较,以决定是收取保证金还是将保证金返还给会员。因此,清算所成为每个净买方成员的买方,同时也是每个净买方成员的卖方。
清算所管理会员的交易,会员也应该管理他们客户的交易。但是,需要注意清算所的可靠程序。如果它不能履行其担保功能(担保支付任何未平仓合约),它将摧毁期货市场。
香港期货保证有限公司成立于1977年,当时香港政府授权进行期货交易。它的建立是作为票据交换所的财政支持,并确保所有合同能够得到履行。其股东包括六家知名银行和清算所本身,但其股本和准备金只有2250万港元左右,实在不足以覆盖其成员的坏账。
当担保公司无法履行担保时,香港期货交易所也陷入危机。在过去的一些行动中,我们可以知道,一般市民对香港期货市场的角色和重要性有很多争论。
在1987年10月26日股票市场重新开放之前,一项拯救期货市场的计划被宣布。救市计划是指向担保公司提供备用贷款,由香港政府(50%)和各大银行、券商分别提供。贷款开始时为20亿港元,但很快增加到40亿港元。这笔贷款将通过收回未履行义务的会员的欠款以及期货合约和所有股票交易的特别征费来偿还。用所有的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收取征费来偿还债务的理由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政府想把救市贷款的主要责任放在投资者身上。
担保公司最终动用了约20亿港元的准备金,来处理未能履约的券商的18亿美元未平仓合约。后来,HKSCC起诉了许多不履行合同的经纪人,这些经纪人也起诉了许多拖欠债务的客户,其中最大的一笔高达10亿港元。协议后,他们要分期还款,总计7.5亿港元,现值约6亿港元。
此后,期货交易所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重组,其中大部分旨在降低现有系统中的违约风险。一些改革如下:
(1)建立四个会员级别,交易经纪商承担的风险越大,其资本存量要求就越高。第一类经纪人是指只为自己买卖的经纪人,第二类包括代表自己和客户交易的经纪人(但客户需要是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第三类包括代表非会员客户交易的经纪人,第四类是指有承销权的经纪人。每一类会员都要监控客户的财务状况,会员还是要承担客户拖欠账款的风险。
(2)重组结算公司的工作,使结算公司成为期货交易所的附属公司,以便更严格地执行经纪保证金的要求。
(3)撤销原担保公司,储备基金2亿港元。该基金可由期货交易所的结算公司用于支付经纪人的债务。基金的数量也会随着期货市场的参与和波动而增加。
(4)修订风险管理计划,提高开发保证金要求。目前的保证金制度是收取总额(多头加空头的总额)而不是之前的净额(多头减去空头的净额)。
(5)向公众提供更多的风险问题和教育材料。经过一系列改革后,香港期货交易所与1987年时大不相同,交易量也在逐渐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