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鄂华传奇》的主编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

传统观点无原则地鼓吹农民起义,把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视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英雄。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了都城,直接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的“功绩”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评价。然而,享有盛名的李自成在北京只维持了一个多月,就迅速灭亡了。许多学者为李自成感到惋惜。是哪些错误导致李自成成为悲剧人物?

不知道怎么拉拢明朝的势力。李自成出生在一个岗位上。在他心目中,也许明朝皇室已经完全失去了正统地位,没有利用价值了!他根本不明白,持续了276年的明朝皇帝,在官僚和百姓中还是有巨大号召力的!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李自成领导的“穷人起义”的势力与最终推翻统治王朝的反秦起义、反莽起义、反隋起义、反袁起义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与清末的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洪秀全起义颇为相似。晚唐的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特别相似。黄巢虽然也攻占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登基为帝,但没能维持政权,反而很快沦陷了。表面上看,黄巢未能推翻唐朝,而李自成直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的成就看似更大,但这完全是因为东北崛起的满清政权对明朝也构成了致命的威胁,而崇祯皇帝本人也是刚愎自用,不愿离京避祸,静观天下之变。从这个角度来说,李自成起义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价值。

运用公共产品原理,我们可以将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分为两类。一种是只有贫农参加的起义,称为“贫农起义”;另一种是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起义,称为“社会起义”。“穷人起义”的参与者迫于自然灾害的生存压力,不得不以非法的暴力手段“谋生”,因此不得不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洪秀全起义,历史上都是这样。“社会起义”要么发生在合并战争后不久建立的王朝,如反秦起义、反隋起义、反元起义,要么发生在内部篡位的王朝,如反莽起义。被吞并王朝统治时期,全国各地的“一体化程度”较低,皇帝在被吞并地区没有太多的正统地位,而篡位皇帝在全国也没有正统地位,因此很容易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官僚和许多地主阶级成员)的反抗,形成“社会起义”。这种起义的领导者是为了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所以他们可以利用原有社会中的官僚地主阶级(阶级)。

“穷人起义”与“社会起义”的最大区别在于,“穷人起义”中地主阶级支持王朝或直接参与镇压(起义),而“社会起义”中地主阶级支持起义或直接领导起义。当然结局也大相径庭:“穷人起义”总是失败,“社会起义”总是推翻原来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索《中国历史周期之谜新解》一文)。

李自成起义完全符合“穷人起义”的特征。它的参与者是在自然灾害的袭击下无法生存的农民,他们的行动是破坏社会秩序而不是建立社会秩序。借用毛泽东的话,他们擅长摧毁旧世界,却无力建设新世界,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完全不可避免的。

穷人起义的领袖不代表历史进步的动力,李自成也不例外。也许李自成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有着良好的个人品格——与张相比,他并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戾之人,所以史料中有很多记载他深得部下和百姓的拥戴。官书《明史》也称赞李自成“不善酒,脱粟,与他同甘共苦”。但由于李自成的个人素质不亚于刘邦、朱元璋等帝王,所以他的失败不是个人悲剧,而是历史条件的结果。

参考资料:

明清“经济人”解读——兼论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