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人生经历有哪些?
通过旅行和游学,柏拉图详细了解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数学、天文学、力学、乐理和哲学各流派的理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对希腊社会的看法。公元前387年,柏拉图40岁回到雅典。他在雅典城外的一个花园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以纪念英雄阿卡德摩斯。这所学校因其位置而得名“阿卡德姆”。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综合学派,后来成为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心。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还提供政治建议,培养政治人才。书院建立后,其址长期不变,书院长期存在,培养了许多人才。直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关闭,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一生著述甚多,几乎所有著作都流传下来了。有13封书信和35段对话代代相传。基本上有道歉,protet Gora,Gogia等。描述了苏格拉底的对话。柏拉图的早期思想表现在《费多》和《理想国》中,柏拉图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表现在《巴门尼德》、《智者》、《政治家》和《法律》中。他的作品多以对话体裁表现,富有文学性和情感性,寓意深刻,极具文学价值。柏拉图学识渊博,教学有说服力。他的思想体系对当时及后来的西方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最著名的理论是唯心主义,他的其他大部分理论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他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物质世界)和理念世界(精神世界)。他认为万物的起源是超感的“观念”;观念世界是永恒真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的。在他看来,物质世界来源于永恒的精神世界,即观念世界;观念世界是物质世界的范式,物质世界只是观念世界的复制或影子。
这样,柏拉图就把意识放在了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首位。以此类推,他认为世间万物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一种先验的观念。再往前推,整个世界是存在的,也是因为一个在先的观念世界而产生的。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在认识上,柏拉图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超验主义。其认识论以“唯心主义”为基础,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通过反复轮回获得了很多知识。所以,每个人生来都可以拥有很多知识,只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干扰,人们忘记了灵魂带来的这种先天知识。后来由于经验的刺激,它又回忆起了这个“概念”的知识。可见,柏拉图的知识是对先天知识的一种加工,也就是柏拉图所谓的“记忆论”。为了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想国”理论。
《理想国》(中译本约30万字)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共十卷,是柏拉图唯心主义哲学应用于社会政治的重要体现。在书中,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他的国家观,涉及经济、伦理、教育、文学和艺术问题。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阐明国家的产生和构成;规定国内居民之间的关系;本文论述了希腊城邦政治的利弊。
雅典学院的壁画,人物造型多样生动,呈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心人物是边走边争论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想国》是历史上第一部乌托邦作品,对欧洲早期乌托邦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这样的理想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面前注定难以实现,柏拉图本人也不得不在晚年对其进行一些修正。
柏拉图的哲学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它是古希腊第一个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超验主义哲学。它脱离了苏格拉底的实践特征,成为一种思辨哲学,从而达到了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顶峰。这种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及其各种流派对西方基督教的神学体系开辟西方哲学的独特道路和近代各种唯心主义体系的产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