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做了哪些比北伐失败更让诸葛亮感到羞耻的事?
诸葛恪是三国后期才出现的人物,所以对人的影响不是很深刻,但是在他自己的时代,也是兴风作浪。甚至他也像他叔叔一样成了北伐,但他北伐的是吴。虽然和诸葛亮很像,但两者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有一个天堂,一个地下。今天,边肖将谈论诸葛恪,看看他做了什么。
东汉末年,诸葛恪战乱不断,尤其是北方。为了躲避这场军事灾难,许多人开始逃往暂时更舒适的地方。诸葛家族原本世代居住在琅琊(今山东省),但公元193年,曹操为了报复陶谦之前的行为,大规模进攻徐州,随后采取屠城行动,仅徐州一地就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年轻的诸葛亮和诸葛俊这时候跟着叔叔去了南方。其实诸葛亮还有一个兄弟,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诸葛瑾。
也许是逃跑的时候走散了,也许是从来没有在一起过,诸葛亮等人去了荆州,而诸葛瑾一个人去了吴军,后来成了孙权的座上宾,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出生于公元203年,从小就以聪明著称。再加上父亲后来受到孙权的重用,所以诸葛恪很容易就走上了仕途。因为年龄相仿,诸葛恪成了孙权的儿子孙登的座上宾。
《三国志》——弱冠拜骑校尉,与顾谭、张绣等侍谈道学,为客友。
出身安逸的诸葛恪也没闲着。他自告奋勇讨伐山月。对于吴栋来说,这个山月似乎是无穷无尽的。谁要是想赚点军功,就去打山月吧。在孙权的允许下,诸葛恪采取了勤俭与荣誉相结合的战术,同时努力安抚村民。就这样,诸葛恪成功了,得到了很多壮丁。诸葛恪因为功绩卓著,被封为渭北将军、乡长。
家里人说诸葛亮忠于刘备,他很忠诚。诸葛瑾对孙权也很忠诚,这有点尴尬。刘备和孙权虽然处于结盟状态,但该打还是要打。诸葛亮和诸葛瑾兄弟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被批评。在刘备看来,这应该不算什么。毕竟从各方面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是绝对信任的。孙权可能不怀疑诸葛瑾,但他总是喜欢拿这件事开玩笑。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去吴栋,孙权想让诸葛瑾留下他,但诸葛瑾知道他哥哥的性格,直接告诉孙权,诸葛亮不会离开,就像他自己不会离开一样。这个回答充满了语言的艺术,也反映了诸葛瑾的机智和对家人的善意。但是诸葛恪不一样。孙权提到他叔叔的事,诸葛恪的回答像个小人。
一天,孙权问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亮谁更厉害?”诸葛恪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自己的父亲,但在历史上,诸葛瑾屡战屡败,仅次于夏侯惇。孙权问他为什么,他竟然回答说:“我父亲知道他应该忠于谁,我叔叔诸葛亮却不知道。”这简直就是一脸小人。诸葛亮是谁?刘备是谁?是诸葛恪能丑化的吗?就算他要夸孙权,也要学学他父亲的说话方式,但这远没有结束。
《三国志·三国志——(诸葛恪)曰:“吾父知吾叔不知,故曰好。
又有一天,蜀的使者去拜访,席间,孙权让使者向诸葛亮要一匹好马,因为他的侄子很喜欢马。然后在场的诸葛恪直接感谢孙权。孙权在马前问他如何感谢。诸葛恪曰:“蜀外如陛下之马厩。陛下既已发话,马儿怎能不来?”。当时蜀国忙于复兴汉室,我实在没时间照顾这一小群人,更别说孙权特别请教诸葛亮的崛起了。诸葛恪能说出这样的话,简直不是一个人。
另外,诸葛恪其实连尊老爱幼都不知道。有一次酒席上,诸葛恪一一敬酒。来找张昭,他推脱是因为张昭年纪大了,不能喝酒,但是诸葛恪在孙权的支持下开始照顾张昭。以90岁高龄外出打仗的姜太公为例。张先生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这些东西大概是在史料作者之后加上的,但都是想让后人知道诸葛恪有点不要脸。
诸葛恪终于迎来了他的报应。北伐时诸葛恪和他叔叔很像。鲁迅死后,诸葛恪成了的领袖和吴的诸葛丞相。虽然东兴一战是吴国的大胜仗,功劳也是等老将的一半,但是诸葛恪开始嚣张了,不断自刎。新城的失败让他彻底撕掉了伪装。在吴栋所有大臣的眼里,诸葛恪和董卓没什么不同。孙良继位后,诸葛恪和孙都是托付孤儿的大臣,但是诸葛恪太狂妄了,连自己都不把自己当臣子,更不把孙良当吴主。
又是一次酒宴,孙良和孙俊早已埋伏在那里。诸葛恪虽然当时就意识到了区别,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喝了30天,他大叫:“有信来捉拿诸葛恪!”他吃了一惊。想想看,他被孙俊用刀杀死了。更可悲的是,诸葛恪死后,尸体被扔到一边,剩下的人还在吃吃喝喝。与蜀汉丞相诸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