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水深火热;1919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已迅速发展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将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5438+0919年6月,法国巴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召开所谓“和会”。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归还二战期间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但遭到无理拒绝。“巴黎和会”在对德和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和山东的一切权利都要转让给日本,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历史意义:65438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年轻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