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是什么?

传统价值观是指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惯性评价标准和看法。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主要包括:

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是知行合一的观念;

第三,关注人的精神生活;

第四,爱国;

五是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儒家提倡的四书五经中也有一些道德美德。与四德五常一起构成了儒家完整的道德体系,如孝、中和、诚敬等。在中国古代,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是讲孝道、中立、诚敬等等,这些和五常一起起作用,他们主导着我们中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

扩展数据:

传统价值观的现代传承与转化;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定型于孔孟荀早期儒学。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很多价值观。在这个时期,没有一种主导的观念可以引领各种价值观。但春秋后期,比较流行的道德,一个是“忠”,一个是“智、仁、勇”。

当时整个中原文化都流行忠义智慧。到了春秋末期,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美德和道德。应该说“义”在春秋时期也是被重视的,只是地位不是很突出。包括孔子的思想,仁义也差很多。

到了墨子时期,义被凸显,影响了孟子。孟子发展了义,与仁并列,形成了仁。所以从孟子开始,仁义就成了儒家最重要的道德。孟子把仁义礼智并列成为四德,众所周知。在汉代受到推崇后,又加上了“信”,成为我国历史上中国道德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仁义礼智信仰。

百度百科-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