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北段的历史发展

在笔者看来,南北体质差距源于五乱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得从东汉末年说起。先看两组数据。"到桓帝万世三年,共有1677,960户,56,486,856人。"“平武太康元年,户数2459840户,人口16163863人。”这两段都出自《晋书·地理》,从中可以看出,东汉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中原人口为5648万,而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中原人口只有16160万。短短百余年间,中国人口骤减3000多万,这与东汉末年的大战以及随后的三国鼎立不无关系。

这里要注意的是,东汉末年的大战争都发生在中原地区,损失人口的大多是汉人。一方面中原汉族人口锐减,另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迁入,民族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在人口比例上占绝对优势的汉族,逐渐被少数民族赶超。公元299年,姜通在《迁徙至戎》一书中说:“关中八百余万人,率少得多,戎狄住一半。”仅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数就达到了人口的25%,可见其数量之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开始逐渐融合,但这个过程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和顺畅。现在我们回到正题,继续说武侠。基于身体上的差距,笔者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武术都处于强势地位。要看这个观点,请把武侠小说里的气功概念去掉。当然,气功是存在的,但永远抵消不了身体上的差距,作用远没有身体上的优势明显。

由于生活环境寒冷,北方人与南方人相比,个子更高,腿更长,体格更强壮,力量突出,他们的武术也突出了这些特点。比如拳击,常用砸、崩、冲,也强调摔、冲、撞。这些技能都是基于力量优势。至于腿法的运用和技巧,南派是远远落后的。身体存在差异是事实,但上述关于融合的说法纯属谬误,忽略了汉族庞大的人口基数。草原上几十万的游牧民族是没有办法和几千万人口的汉族相比的。完全有可能外星血统会像墨水滴入池塘一样消失,出现“基因崩溃”的现象。即使在“五朵野花”时期,汉族仍然拥有巨大的人口优势,古人也没有计划生育。

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论文《遗传证据支持中国文化的人口扩张模型》(Genetic evidence supported the demic diversion of Han culture)指出:

“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和频率分布非常相似,说明南方汉族在父系上和北方汉族非常相似,受南方土著的影响很小。”南北汉族的父系遗传率甚至高于很多小寡民族,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单一民族的Y染色体内部分布中都是罕见的。不可否认,南北汉人同宗同源,汉人内部的血缘关系甚至强于文化纽带,这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综上所述,无数研究证明,汉族的血统还是高度统一的,不存在所谓的“外族混血儿”。

言归正传,南北方身高身材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动物适应寒冷环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热传导。

随着动物个体的增加,相对体表面积变小,所以单位重量的相对散热量也变小。也就是说,大型动物在低温环境下有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因为大型动物散热较少。

伯格曼法则:在寒冷的气候地区,体内温度高的动物身体往往较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身体往往较小。比如东北虎头骨长331 ~ 345 mm,而华南虎只有283~318 mm长。低温环境可能会延迟动物的生长,但由于性成熟也延迟,动物最终可能会长得更大,寿命更长。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冷库中长大的小白鼠和大白鼠,比生活在一般温室或田间的同类体型更大,在寒冷的环境中繁殖力往往更高。所以,在拥有同一个祖先的情况下,北方汉族人为了适应更寒冷的环境,不得不进化出比南方汉族人更大更高的身体。如果南方汉族人有北方汉族人的身体,他们会不适应当地温暖的气候。这是一种进化的选择,但与共享同一个父系Y基因,拥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