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的私事
那么,唐玄奘为什么要去天竺(印度)取经呢?为什么要求和玄奘一起参加盛会的人都陆续离开了?如此重要的“形象工程”,唐政府真的像《西游记》那样办理海关手续并派人护送吗?三藏的名字是唐朝皇帝李世民起的吗?
别担心,仔细听我说-
在诵经过程中,唐玄奘发现佛经有些地方不对,翻译不够准确。为了学习原版,玄奘决定去天竺学习佛经。
大量的人愿意跟随玄奘到天竺求学,要求和玄奘一起参加盛会。于是,唐玄奘以文化交流的名义向唐政府申请签证。
玄奘上书朝廷,要求出国取经,被拒绝了。原因是当时突厥人经常入侵中原,边境局势不稳,政府禁止他们出国。
玄奘决定偷渡!
没有签证,没有旅费,没有安保服务,原本打算和玄奘共襄盛举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文化交流变成走私,纷纷离开。
公元629年秋,长安闹饥荒,朝廷允许僧人外出时吃饭。玄奘乘机离开长安,来到边塞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市)。
天竺之路漫漫。没有官方支持,没有卫星导航,没有随行人员,唐玄奘独自上路。
凉州总督李大亮下令玄奘返回长安,否则以叛国罪论处!
玄奘没办法,只好连夜逃跑,逃亡者的罪名就定了。
玄奘被官府逮捕,东躲西藏,到了瓜州外大唐边关玉门关(今淹没在甘肃安溪县双塔水库水面下)。
唐代玉门关依河而建,渭河(今疏勒河)上宽下窄,很难过,但又必须过。
就在玄奘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叫石盘陀的人出现了。
石盘陀作为孙悟空的原型,在被官府通缉时拜玄奘为师,表示愿意随他去西天。
这个弟子砍树铺草,垫沙架桥,让玄奘过了河,凭着经验,带领师傅绕过了玉门关。
但是,刚过玉门关,石盘陀就有点后悔了。
面对政府的冷箭,饥渴,追兵,石盘陀决定放弃,没能完成这次冒险,还不如孙悟空对唐僧的忠诚!西游记中,孙悟空不仅一路驱魔,还一路斋食。
石盘陀走后,唐玄奘九死一生,成为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八十一难的依据。
为了获得真经,他继续独自上路,进入了大戈壁。
800英里的沙漠里没有鸟类和动物。他迷路了,慌乱中打翻了水袋。但他曾经发誓,他宁愿死在西方,也不愿活在东方,于是他继续西行。
为了找到一个叫马也泉的地方,他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被风吹醒。
也许马闻到了什么,朝一个方向跑了。千百度寻他的野马泉,终于出现在玄奘面前。
没有出路了!当他一次次摔倒的时候,是凉风把他叫醒,是他的车帮他找到了水。这辆车成了《西游记》白的原型。
找到水源后,他脱离困境,离开沙漠,来到高昌国(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
高昌王文泰听说玄奘是大唐的和尚,非常敬重他。请他去讲学,恳切地请他留在高昌。
玄奘坚决拒绝。
守不住文泰,就为玄奘收拾行装,派25人30匹马护送。他还写信给沿途24个国家的国王,请求他们保护玄奘安全过境。
玄奘带着一群人,翻越雪山冰川,历尽艰辛,到达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受到西突厥可汗的接见。此后旅途十分顺利,经西域各国进入天竺。
玄奘的《西游记》比《西游记》更感人。八百里大漠,玄奘一人一马,无人为其借粮。忍受饥渴,面对生死边缘是常事。
天竺的摩诃国有一座古老的大寺庙叫纳兰多。寺里有一位杰贤大师,是天竺著名学者。
玄奘来到那烂陀寺,师从106岁的杰贤大师。五年后,他在那里学会了所有的经典。
摩揭陀王国的佛教国王听说了玄奘的名声后,在他的首都曲女镇(今印度卡纳奥吉)为玄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讲经晚会。
天竺18个国家的国王和3000多名僧侣参加了会议。抗战王邀请玄奘在会上演讲,让大家讨论。
会议持续了18天。大家都对玄奘的精彩发言赞叹不已,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最后,杰日国王派人掀开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座圆满成功。
玄奘的游历在佛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公元645年,他带着600多部佛经回到了阔别10多年的长安。
他取经的事迹在长安人民中引起了轰动。在长安西郊,他受到朝野僧侣的热烈欢迎。
不久,唐太宗李世民召见了他。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违法行为,还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济公殿和一座雁塔供他翻译经书。
玄奘法师的尊称“三藏”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给的,而是他到天竺后在纳兰陀寺给的。寺庙的住持是一位100多岁的杰贤法师。
玄奘到达那烂陀寺时,受到了杰贤法师的热情接待。当时天竺也有“三藏”之说,但只有通晓50部经、法、论的人才配得上“三藏”的称号。
在那烂陀寺,有1000多人,能解读20部经典。能解决30个零件的有500多人;包括玄奘法师在内,只有10人能看懂50个部分。也就是说,在玄奘到来之前,那烂陀寺只有9个人能到达三藏的地址。
按照当时的规定,寺内必须有10名僧人,但等了很多年也没有找到合格的第十人。玄奘法师在寺中学佛,补了空缺,正式出家。
玄奘大话西游,经过玄奘、建机等人的不懈努力,不仅留下了《西域记》、《三藏法师传》等经典,还被吴承恩改编成《西游记》,为人们所熟知,甚至我们今天常说的灵犀、悟道等词语,都来源于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