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现有文物5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52件,二级文物1791件,三级文物3867件。该博物馆还拥有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包括3万多本在线古籍。是自治区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数字截至2013,10)金属器皿“布”青铜桶:高27.1厘米,口径26.2厘米,底径22.6厘米。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贵县(今贵港市)萝卜湾1号墓,1976年出土。集装箱。体呈圆柱形,口扁,底平,足凹。底部有门痕,口缘两侧有一对半环耳,耳中有垂直的通耳。上部刻有梳状纹和钩形纹,中部为钩形纹,下部为梳状纹。腹部上侧刻有“布”字,是布山的省文。桶耳下方刻有“13斤”二字,应该是桶本身的重量。其实重3405克。剑鞘铁剑尺寸:130.2厘米长,2.4厘米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贵县(今贵港市)萝卜湾1号墓,1976年出土。兵器,身狭长,中间有脊,刃薄而锋利,柄细长,方柱形,角质脱胎漆鞘。挂在山顶的干栏铜仓:长79.3厘米,宽42.7厘米,高37.3厘米。合浦县王1971号墓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出土的一座墓葬。干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位于一个平台上。有八根柱子将整栋建筑抬离地面。悬挂山顶,中间有瓦脊,瓦脊前后铸有十二排对称的瓦脊,均为瓦形,瓦铸清晰。檐口从前墙延伸10厘米,从后墙延伸4.5厘米。房子正面中央有两扇门,都有门环,可以关闭和启动,有门槛。门前有走廊,围栏两横一竖。房子外面的四面墙上装饰着一个十字架。浮雕铜钟:总高68.5厘米,长20.5厘米,铣室宽33.5厘米,舞室宽21.4厘米,重34公斤..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1958年在广西横县镇龙纳桑村出土。这种钟叫“浮雕铜钟”,鼓上饰有鬼祟图案,前鼓左右两侧在鬼祟图案上贴有浮雕装饰(像苍蝇)。这种做法在别处看不到,似乎是当地铸造的证据。雉、玺室、舞面饰以雷纹、斜雷纹,以两层钉纹为界,鸾侧、玺室饰以三道水波纹。这个钟的主体很重,看起来像一个特殊的钟。正面看几乎呈长方形,从整体造型来看,应该是西周时期的作品。龙头柄青铜方牌:整体长38.8厘米,整体宽25.5厘米,高10厘米,底12.5×13.5厘米。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广西合浦县王墓1971出土。饮水机。容器的主体是方形的,从顶部到底部有三个台阶,底部是平的。器底下有四个胸足,两侧有兽面活动环。水流就像一个向前伸展的龙的头,它的嘴张开而且是中空的,水可以喷射出来。该装置的表面没有纹理。民国瓷器钦州紫砂折枝白眉茶壶:整体高度12.50 cm,口径5.50 cm,底径8.0 cm。那是在民国时期。盖,拱圆;顶部,珠扣;壶,圆口,曲径,曲柄,圆腹,平底,浅圆足。壶腹以白泥装饰,白梅以碎枝作画,并写有“甲子年制于固安州夏月”。器底的盒子上印着杨体的“美珍”年”六格花瓷印花碗模:高9.1,面径15.8,柄径5.8厘米,出土于宋代北流县岭东窑遗址,191。印象中是实心白瓷,呈蘑菇状。印顶平,印阴纹,印顶平,墙分六格,格内和格顶都是地板图案。背面题字为“丁伟(公元1279)蒙东夷日立”。清康熙青花釉下红《圣贤颂》笔筒:高21.60厘米,直径9.20厘米,底径12.10厘米,清康熙年间。器皿为圆柱形,口扁壁直,足为玉形。器皿外壁用青花楷书“圣贤主颂”书写,字体工整俊朗。文末“Xi朝传古”印章为釉里红。底绘白釉,青花“清康熙年”六字三行楷书。清雍正斗彩组菊花碗:高6.90厘米,直径14.30厘米,足径5.10厘米。清朝雍正年间。小嘴,腹部微弧形,小腹逐渐闭合,平底,圆饱满。胎儿质量好是白建造成的。碗的装饰沿袭了明代宣德斗彩的工艺,即釉下彩青花。在外墙上画一组菊花图案,花朵连接其间的枝叶。底层部落青花“清雍正年”楷书双圆。
这个装置独特而巧妙。黄、红、绿、紫、青花四色艳丽,其画笔画细腻,韵味柔和淡雅。是雍正斗彩的精品。玉石蓝晶珠:1.5-3cm长,出土于西汉时期的广西合浦县牛岭。珠宝,浅蓝色,六颗蓝色水晶珠,透明玻璃状。四粒呈六棱柱状,大小不一,两端扁平,有对孔;其中一个两端饰有凹弦,中间有两个凹槽;另外两个纹路是不规则的扁柱状,两端截顶,有成对的孔。明代兽耳玉炉:高5厘米,长4.7厘米,直径6.5厘米。这玉炉有两只兽耳,口扎颈鼓。炉腹上有两张动物脸,画满了圆圈。蟹形蓝宝石扣:长8厘米,高4.5厘米,雕一只活蟹,抓一穗米,背面有两个圆扣,玉质细腻润泽。民国碧玉盘佛手洗:高2厘米,长14厘米,宽9.5厘米。玉雕以佛手果、叶、蝙蝠连成一体。佛手柑的叶子形成一个圆盘,上面有一根球棒。巨佛手果手掌空心,四指折断。玉雕构图新颖。雕白玉插页:长4.5厘米,宽4厘米。白色、椭圆形、板状双夔四周雕有寿字印章,玉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