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绘图盘
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宝库基齐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基齐尔乡,天山南麓,就石窟在世界上的分布而言,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和敦煌石窟之间。
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0000平方米,彩塑少量,是龟兹石窟的杰出代表。龟兹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大国。在漫长的历史中,龟兹曾是丝绸之路新疆段的重镇。当时的宗教和文化极其发达,从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传播过程。因此,基齐尔石窟沉淀了3世纪至9世纪龟兹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它是西域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故又称千佛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历史比莫高窟还要早300年!
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其洞穴造型独特,壁画风格兼收并蓄,清晰地揭示了佛教通过西域向东方传播的历史轨迹,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龟兹风格。从石窟壁画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龟兹佛教文化的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特别是壁画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成为龟兹艺术的杰出成就之一,具有突出的历史和美学普遍价值。它们对河西、中原和新疆以东的中亚地区的佛教石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具有突出的价值。因此,2065438+2004年6月,基齐尔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的重要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通往石窟的广场上,一座黑色的雕像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代高僧鸠摩罗什的坐像。据史料记载,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高僧就出生在龟兹。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七岁随母出家,后入天竺各国求学,拜见名师大德,研究佛法妙意。他精通梵文和中文,并有深厚的佛学造诣。他是佛教顶级的僧法师,精通佛法、经典、法条、杂文。
公元401年,莫洛托夫到达长安,后来秦王尊使其成为佛教徒。此后在长安国译中心逍遥园从事佛经翻译工作。他与玄奘、不空、甄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作为翻译学的鼻祖和语言学的集大成者,他和他的弟子们共翻译了74部佛经,共计384卷,为佛教在汉代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和尚鸠摩罗什的故事是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的缩影,丝绸之路是基齐尔石窟的宗教起源。正是因为佛教慈悲的文化影响,从公元3世纪开始的佛教石窟艺术家们才有了前赴后继的创作动力。他们怀着虔诚的信仰和精神上的专注,日夜追求和创作,避开严寒酷暑,以自己对佛陀教法的理解,努力弘扬佛教的菩提心,以自己的艺术手法,捧着装满金箔、青金石、孔雀石的画盘,专心致志地制作壁画,给菩萨、罗汉的塑像涂上金粉或金箔,飞向天空。
当我们踏入石窟,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的感觉。这里的壁画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远超想象。作为古代西域连接亚欧的通道,龟兹是东西方各种文明交织的地方,各种思想的交汇碰撞出灿烂的文化艺术。
具体来说,17号窟主室顶上的壁画——菱形本生故事画: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壁画形式。当我们步入石窟,会被画满石窟的菱形格子所吸引,即把整个窟券分成若干个菱形格子,在格子里画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通常在钻石盒子里画一个故事。在这种特殊的连续组合形式中,龟兹的画师塑造了一个山川连绵、起伏起伏、树木葱郁、鸟兽成群的背景,生动地刻画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触动了观者的心灵。
石窟中的壁画跨越了古代龟兹从小乘到大乘的漫长过渡时期。在基齐尔早期(公元3-4世纪)的壁画中,人物形象带有明显的西方印记,尤其是中亚犍陀罗佛教雕塑艺术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希腊佛教艺术”风格和立体浮雕。
从5世纪到7世纪,受印度笈多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壁画中的人形用各种精美的头巾、绳结、衣领装饰,礼服厚重,身体、手脚细腻。还有汉代以来中原地区流行的不同装饰图案,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的联珠装饰图案。这些外来影响客观上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各种绘画风格在以佛教艺术为载体的龟兹地区交汇融合,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龟兹艺术模式——黄金时代龟兹绘画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故事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岩壁上的各种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虽然历经战乱、纷争和劫掠,历经天灾的侵蚀和时空的流失,石窟已经风化,天然矿物颜料依然绚丽。站在残缺不全的壁画前,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虔诚的僧人,以石窟为修行所,以绘画的形式,带着虔诚的宗教精神,在石窟的墙壁上描绘着佛教的各种人物、故事和传说。我们只能为此鼓掌:精湛的技艺来自虔诚的信仰和精神的专注。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继承和发扬这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