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冬天需要多少核弹才会爆炸?

1983年6月,美国五位著名科学家联名阅读了一份名为《核冬天:大量核爆炸造成的全球后果》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核冬天理论。

核冬天的基本思想是,大规模核爆产生的细尘和火灾产生的烟雾会阻挡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但无法阻挡地面上的热能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射到太空中。这样,整个地球(首先是北半球)都会被黑暗和寒冷笼罩,一个“核冬天”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届时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动植物都有可能被毁灭。

这不是空穴来风的传说。原子弹8月在广岛爆炸,本来应该很热,但爆炸后广岛的气温一度下降到冬天的水平,幸存者感到很冷。

这份研究报告的发表震惊了世界,但事实上,美国和苏联早在几十年前就收到了相关报告。

斯大林死后。从1953年3月到1955年2月,担任苏联总理的是马林科夫。美国历史和苏联历史对他的评价都不高,但这个油腻腻的官僚在1954说出了真相:

"新的世界大战将导致世界文明的终结."

因为在给克里姆林宫的绝密报告中,苏联科学家明确表示,只有100颗氢弹才能让地球上的整个生命无法存活。

与此同时,丘吉尔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说,如果几颗氢弹在英国爆炸,英国将变成一个无法居住的地方。

马林科夫和丘吉尔很快下台,但他们的大国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对氢弹的反应和马林科夫基本一致。

艾森豪威尔在二战期间担任盟军总司令,见识过欧洲战场的残酷,但他私下里还是觉得用核武器打仗太过分了。他曾经对别人说:

核战争意味着“你只要出去,射杀所有人,然后射杀你自己”。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四* * *在登上最高宝座之前,其实有着不同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人。

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优秀军人,指挥过几千人的部队。

马林科夫,一个小官僚,从年轻时就开始争权夺利。

赫鲁晓夫出身于工人农民家庭,没受过什么教育。

这四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本来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但在接触到氢弹后,他们都很快转变了态度,私下认为战争中使用氢弹会导致世界灭亡。

转眼五十年过去了,现代核大国的核力量和广岛原子弹不可同日而语。据保守估计,现代洲际导弹携带的热核弹比广岛原子弹的破坏力大几百倍。

进入21世纪后,科学界对核冬天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当年的预测模型不够准确,原因是气候模型过于简单,使用的计算机有限。这些模型不能模拟烟雾上升并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也不能给出海洋再次升温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21世纪,同样的气候模型被用来模拟全球变暖,现在科学界发现了两个事实:

1.20世纪80年代的估计可能低估了核冬天期间气温下降的程度。

其次,就核冬天的持续时间而言,20世纪80年代的估计过于保守。核冬天一旦发生,持续时间会比过去预测的“几个月到几年”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