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历史
中国人口众多,每年的库存量不足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大量进口。总的印象是一个国家只有不缺粮才会出口粮食。但事实上,印度不仅缺粮,而且印度很多地方连吃饭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因为印度经济水平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只能靠出口粮食挣钱。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吃不饱饭。后来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然而,每年的库存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了自己种植的粮食,每年还进口数百万吨大米、数百万吨小麦、约9000万吨大豆等,总进口量超过1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的粮食不仅满足日常需要,还作为一些食品工业的原料,如调味品和酿酒工业。中国每年出口大量的酒和调味品,这些商品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在2017全球饥饿指数排行榜中,印度排名第100。这个排名看起来并不靠前,但其饥饿指数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方面,几亿人在挨饿,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另一方面,粮食出口源源不断。为什么会这样呢?印度政府为什么不行动?如果不优先解决内部温饱,那出口余粮呢?
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发达,农民缺乏赚钱手段,只能以农业为生。也就是说,很多农民只能从农业中获得收入。他们只能购买其他商品,出售农产品,尤其是谷物。不管种多少,都要卖点钱去买其他必需品。这样,大量的粮食就会从农民手中流向市场,而粮食产量少的农民就会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