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过年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年前,年八度每年都要“洗马虎”,做好家居卫生。
农历大年初一前三天:27、28、29(有30的从28号开始,没有的从27号开始)!这几天可以去逛街。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是新年的头,也是春天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祭祖,杀鸡。过去,人们习惯在起床时烧香放鞭炮,这意味着“抓住春天”。由于城市管理条例,现在广州已经取消了烧香放鞭炮的环节。
正月初一一直是拜年的高峰。人们互相拜访,称之为“新年快乐”。拜年的时候,长辈也会把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在广东,压岁钱被称为“施立”(也叫施立,丽丽),意思是给年轻一代带来祝愿和好运。在第一年的第一天,你通常会吃得很快,并祈祷来年更顺利。有句话叫“第一年第一天禁食,不如一年禁食”。
值得注意的是,正月初一是扫把的生日,所以不要动扫把,否则会扫走好运,招来“扫把星”。另外,这一天不能往垃圾上泼水,怕破财。
大年初二:初二凌晨回父母家,家里的女人会主持“煮锅”,加花生油,煎萝卜糕,做鱼。接下来是“年夜饭”,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餐。农历正月初二,也有“六一”的俗名,是民俗中回娘家的日子。女儿带家人回娘家是很受欢迎的。回娘家,一般会带水果,年糕,蘑菇等年货。年夜饭的开场也很有讲究。鸡肉、生菜、牡蛎、鲤鱼、鲥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体现了“生财造市”和吉祥如意的寓意。
大年初二,广州一些城郊村落还保留着“放鱼”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蒙住鱼的眼睛,然后在河塘里祭神放生。在韶关没听说过。
大年初三:赤口日是初三的穷人日。家家户户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扫贫”,也就是扫除污秽和贫穷。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不出去拜年,因为正月初三是“红嘴”,也被称为“红狗日”。都说赤犬是怒之神,一见面就容易引起争吵,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会更加重视。这一天,他们会呆在家里,呆在家里,避免遇到凶的人。而如果有人来访,就会被当做“穷鬼”赶出去。但“红狗日”的概念在现代人眼中已经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依然照常外出游玩。
农历初四:根据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农历初一过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拜见财神——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各户都要举行宴席庆祝财神。俗话说“早送神,晚接神”,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4点至晚上举行,有三样供品,水果、茶叶、糖果等。如果过年不顺心,可以用“一碗清水三柱香”来敬人王,发达的过年要用鸡鸭鱼肉来敬。
大年初五、初六:初一至初四享受传统仪式,到大年初五、初六已完成“任务”。
七月七日:人民日正月初七称为“人民日”,在广东俗称“人民生日”。一般在这一天的早餐时,会举行丰盛的家宴,庆祝“人的生日”。人们想吃七种蔬菜(芹菜、芥菜、菠菜、小葱、大蒜等。).据说在民国以前,这一天,年轻人会结伴出游,选出最漂亮的姑娘,即“人民日皇后”,主持当天的活动。
大年初八:不回家,初七不去,初八不回。初七出门走亲访友,初八回不了家,只能住亲戚家。
农历九月初九:九帝生日,会供奉鸡鸭鱼肉祭拜玉帝。
在新年的第十天,两个相邻村庄的孩子会在郊区的农村互相扔石头。哪个村赢了就代表新的一年会更好。
第十一天,家长要开车送这些孩子回家。
第十二天:大街小巷都要点灯,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农村也要在祠堂里点灯。
十三十四:玩得开心。
正月十五,广东人这一天要看花灯。此外,在郊区农村,旧年生男孩的人,这一天会在祠堂里挂灯笼,以示对祖先的报恩。
在第一天的早上,当人们起床穿上新衣服,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向他们的长辈致敬。往往是晚辈先给长辈祝福,然后长辈再给他们期望。早饭后,他们每个人都给亲戚朋友拜年。俗话说“初一初二有拜年之意,初三初四无意拜年。”都说越早拜年,越能看出它的诚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后马上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回来后才吃饭。无论人们带多少礼物,橘子都是不可或缺的。橘取其谐音“大吉”,多或少无所谓,但不能是奇数。拜年的人进了亲戚朋友的门,要看着不同的人,说不同的问候语。对老人说一句“新年好”“寿比南山”,他们会龇牙咧嘴。对于有工作的,说“工作顺利”“新的一年进步”,听的人会很愉悦;如果你是商务人士,你听到最多的就是“新年大赚”、“发财利市”;如果孩子在读书,最希望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他们发这个问候,他们会对你很友好的。临走前,主人会在受礼人的礼物中留下两个橘子,然后拿出自己的橘子进行交换,以求给对方带来好运。幽默的人出门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放两个橘子。拜年后,那两个橘子还在他的裤兜里。因此,好心人把年初的拜年称为“换橙运动”。广东春节禁忌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和丈夫、孩子一起拜年。女儿回娘家,必有一大包饼干糖果,由母亲分发给左邻右舍,如同过年的情景。如果家里有很多女儿,而这些女儿没有在同一天回来,那么我们就必须一次分享一个。礼物挺薄的,就四块饼干。但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真正的“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姑娘对乡亲们的思念。女孩子回家,如果家里有外甥,姨妈又要出钱。虽然她在大年初一给了压岁钱,但这一次有了不同的意义。女儿必须在晚饭前回到丈夫家。因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广州人往往将其视为新年吉凶的标志,所以新年期间有很多“禁忌”。语言方面,凡是“破”、“坏”、“无”、“死”、“光”、“鬼”、“杀”、“病”、“痛”、“穷”等不吉利的词,都是忌讳说的。还要避免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不中头奖”,预示着疾病和凶灾。所以,即使这一天孩子遇到了麻烦,也不要打,不要训斥,免得哭个没完。行为方面,端杯、端盘、端碗、端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碎。当你不小心打破它们时,取水只是一种形式。禁止扫地的习俗正逐渐被消除,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人往,地上有大量的纸屑和垃圾。不清洗真的很害人。所以从讲究卫生开始,很多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的禁忌习俗并不是很讲究。这一天不允许债权人前来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对借贷双方都不吉利。也要避免从别人口袋里拿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把口袋掏出来,可能会导致一年被“掏空”的危险。避免死人和葬礼,因为会给家庭带来厄运。同时,不要在这一天理发,因为人们总是在这一天把理发和葬礼联系在一起。这一天,甚至禁止杀生。杀戮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难。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快速的食欲而毫无顾忌的去吃新鲜的食物。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认为会导致常年生病,不断吃药。初一早餐不吃肉有几种方法:一种是这顿饭吃得快,作用等于一年;另一个比喻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
说了这么多,严格遵循传统的人其实很少。从我们家到初六之后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