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香港割让的历史?
香港割让的屈辱历史1。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觊觎已久。65438年至0773年,英国开始与中国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商。英国鸦片商源源不断地向中国输入鸦片,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泥潭,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甚至造成人民的悲惨。工商业一直萧条衰落,鸦片中毒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的爱国者魏源在《国志》一书中愤怒地说;“乌烟瘴气是中国三千年不遇的灾难。”虎门销毁鸦片从65438年到0839年被英国掠夺,鸦片烟滚滚,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此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挥舞着中国之剑,与英国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惊世界的禁烟运动。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抵达广州,考察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滩,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鸦片的销毁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和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壮举得到了世界上所有主持正义的人的支持。比如,一个英国人在他的《论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的罪行》一书中,指责英国商人“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极大的侮辱”,而英国鸦片商和产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敦促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6月,48艘配备540门大炮、载有4000名士兵的船只抵达广东海域,封锁了珠江口。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旨在打开中国大门,谋求英国在中国最大利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7月6日,舟山群岛主城定海被攻克。在北方,道光派胆小无能的官僚祁山到广州与英军讲和,同时让林则徐负责调查清政府的恐慌无能,助长了侵略者。1841 1 10月,英军武力占领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入侵广州。65438年至0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二,割让香港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们的领土香港岛。英国对香港岛的占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国的目的是从军事和经济上控制中国。1860年,1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将花园夷为平地。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侵略者的所有要求,于65438年10月24日签订了《北京条约》。英国就这样占领了今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土地和九龙半岛西部的大岛昂船洲。这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香港这个侵略中国的基地。英国占领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企图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关于扩大香港边界的专条》。根据这份协议,清政府租借九龙半岛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的岛屿,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为此,英国人通过刺刀,洋枪洋炮,征服了中国和香港的领土。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在香港的建立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中的换文,宣布香港为英国“殖民地”,并任命蒲丁茶为香港首任总督。港英政府成立。港督又称总督,是港英政府中承担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根据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皇帝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港督是皇帝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有四个系统,构成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1)咨询行政会议和立法会议,(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大法官为首的司法机构,(4)由英国国防部指挥的驻港英军。此外,成立了独立的反腐败委员会(ICAC)。行政局和立法局是协助总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持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自强占领香港以来,一直在香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驻军数量,约有1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源于英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是英国管治香港的重要手段。英国不仅在政治上殖民香港,而且在经济上确保港英资财团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包括汇丰财团、太古财团和怡和财团。英资财团大多创业较早,早就涉足湘钢经济。他们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大。依靠香港政府的支持,他们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例如,英国人拥有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其子公司香港大东电报局和香港电话公司垄断了香港的对外通讯和电话及电讯服务。英资房地产公司在香港拥有大量房地产。正如香港人所说,“马会、怡和、汇丰、总督府,其实统治香港。”英国的殖民统治让整个香港社会充满了殖民主义色彩。4.二战期间,日本占领香港,沦陷至19411 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区呈现一片祥和无忧的气氛。电影院爆满,酒吧客人爆满,舞池里不断传出爵士音乐,年轻人成群结队地去新界郊外踏青。再过不到三周,圣诞节就要到了。仅在两三天前,香港政府举行了几次开玩笑的防空演习。谁知1的第二天早上,我听到了飞机的隆隆声,炸弹的剧烈爆炸声,高射炮的返回声。意想不到的香港之战开始了。在战斗机的掩护下,36架日军轻型轰炸机袭击了启德机场和九龙水上飞机停放处。机场附近的一些房屋也被炸弹击中。同一天,日本还袭击了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65438年2月8日,日军士兵在进攻启德机场等地的同时,兵分四路,渡过深圳河进攻新界。在垃圾湾防线,大部分英军稍作抵抗就撤退了。只有在程门水库西南的黄金山,战斗激烈,双方展开肉搏战,英军步兵营营长阵亡。最终,由于双方寡不敌众,英军司令马比决定放弃九龙,命令“半岛旅”撤回香港岛。九龙之战仅持续了五天,直到12夜,整个九龙半岛被侵华日军占领。12晚上,英国和日本隔着维多利亚港互相炮击。翌日早上,一艘挂着白旗的小船从九龙油麻地码头驶往香港岛。船上载有日本投降特使田中忠志,以及被绑架的香港总督李福等人的私人秘书。英军拒绝了日本的投降。17日,日军再次派人分乘两条小船渡海劝降。香港总督杨再次拒绝,并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渡海,香港不会客气地向他们开枪。6月5438+08日午夜,日军以摩托艇、橡皮艇等100多艘船只强行登陆香港岛北岸。他们着陆了。他们登陆后,在黄泥涌与英军激战。日军若松上尉受重伤,英军西部旅指挥官约翰·罗申(加拿大成年人)阵亡。结果英军撤退,防守香港岛的东旅和西旅被切断。日军还占领了黄泥涌水库,切断了英军的供水。一些地区几乎没有留下英国军队。英国指挥官认为他不能再抵抗了。与总督商议后,他决定无条件投降。25日晚,东线和西线的英军相继挂起白旗。至此,历时18天的香港之战,以日军占领整个香港地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65438+2月25日是圣诞节。傍晚,一辆挂着白旗的汽车从中环驶往跑马地日本总部。港督杨与日军代表签订“停战协定”。他自己成了日军的俘虏。那天晚上,大多数香港居民躲在黑暗的房子或防空洞里。昔日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已经变成了一个血流成河的恐怖世界,整个香港地区完全落入了侵华日军的魔掌,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黑色圣诞节”。日军进城后,抢劫、强奸妇女、杀害无辜居民等暴行频发。日军女儿的告示假惺惺地宣称:“为保护中国财产,香港战争是针对白人的战争。”然而,仍然有许多中国商店关门,特别是那些大商店,如国内公司、五金店和汽车店,如石现、永安和大新。被查封的公司大多被钉上了“军收部管理”的字样,银行、典当行的大门则被钉上了“金融类管理”的字样。大家都知道“管理”不过是抢的别称。日军在香港储存了95万吨大米,拿走80万吨作为军粮,造成香港严重缺粮。《香港的陷落——十八日战争》一书曾这样描述日军用燃烧的棍子抢劫:“日军在海军码头附近,正在整理一捆捆的猎物,捆在麻袋里,填满了一片空地。一名敌军士兵在麻袋顶上系了一个小标签,上面写着:“神户...猎物收拢后,卡车把它带到西环路的码头,装在一艘大船上,这艘大船驶回日本。”“我有一次在一家很大的自行车店(自行车)门口呆了很久。门口放着一辆蒸汽车,几个日本兵指挥着苦力。他们从里面把崭新的自行车一辆一辆地抬出来,放在车上...一会儿,它是一辆卡车...于是崭新的自行车从里面一辆一辆的搬了出来。”“老板和我一样,闲的像个旁观者,好像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他...”(《唐海:香港的沦陷——十八日战争》第95-96页)许多醉酒的日本兵除了抢劫财物外,还经常在半夜出门寻找女人。女人到处躲着。许多妇女遭到几名敌军士兵的羞辱,甚至轮奸。日军举行“进城游行”后的几个晚上,很多妇女被吓得在三四楼的屋顶上跑来跑去,瓦片被踩裂。当时有女人说不怕炸弹,不怕机枪,因为遇到了,干脆死了算了。他们最怕的是敌兵的手电筒和令人心寒的敲门声。日本侵略军还滥杀无辜,视中国人民的生命如草芥。在距离欢乐谷不远的蓝塘路,一家八口遇难。在皇后大道西,一名老年妇女因为不懂日语,想通过岗哨往东走,被日军当场击毙。在海湾里,一个年轻人不小心闯入了所谓的军事区,日本兵拿着刺刀上来把他打死了。在深水埗园洲街,一名妇女背着一个孩子去购物。回来的时候赶上戒严,看着自己信奉的建筑走不到那里。她的大儿子大概八九岁,想过马路去见妈妈。那位妇女挥手阻止她的儿子过来。没想到,母子俩都被日军枪杀了。.....在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的三年多时间里,香港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日本侵略者强迫居民使用军用手票。一开始军票和港币的比例定为一比二。到6月1942 10,改为一比四。到6月31943,港币被禁,居民必须限期到台湾银行兑换军票,否则将被打死。这是公开的金融掠夺。日治初期,居民每天只能领到624元的米配给,勉强能维持生活。战争中期,发生粮食恐慌,侵华日军改变配给制度,只配给为敌人服务的公务人员。结果米价飞涨,从每斤几块涨到200多元,居民没算都饿死了,不堪忍受。日军还随意拆毁历史遗迹和房屋。他们拆毁了九龙寨城墙,炸毁了象征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军欲在香港设立500个慰安所(军妓住宅),地点选在湾仔佛嘴附近的乐道。日军第68旅队长中川广金亲自出马,指挥大批士兵,突然封锁洛克路,西起兵工厂一角,东至浔宁路,外加铁丝网。装备着刺刀的凶恶日本兵命令所有居民三天内搬出,一个不留。居民被迫转移到其他地方,甚至在风雨中露宿街头。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制造的乐道事件。其实慰安所用不了那么多房子,日军就把这一带变成了他们的娱乐区。除了慰安所,还有奶茶店、酒吧、餐厅。后来是湾仔的酒吧区。日治时期,香港各行各业凋零,只有赌博、吸毒等邪恶行业发展起来。从最繁忙的皇后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赌场。臭名昭著的大赌场包括“荣盛公司”和“李亮公司”。赌场门口经常挂着一面日本国旗,一条“有钱就进来”的标语,有人在敲钟,有人在当地妓女的招待下。这就是日军带给香港的“新秩序”。赌场老板大多是勾结日军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标上了他们过去秘密组织的堂号,如“十八子”、“岳成堂”。1944年2月,南支派遣军司令田中久和任香港总督后,公开鼓励赌博,并为此出钱。此后赌场多了起来,更是乌烟瘴气。此外,日军还鼓励吸毒。敌人的司令部有一个贩毒机构——于震公司,用飞机从热河运烟土,并设立烟店,让吸烟者持许可证购买香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