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史1000字阅读之我见

读《五四运动史》的思考

提到五四运动,我们会想到一群热情的学生和工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民族的强大。追寻其本质,其实是一种思想洗礼。为什么五四运动对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周策宗先生潜心研究的。在这本书里,五四运动的叙事本身就是这本书精彩的一部分。作者用生动感人的材料,具体描述了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的酝酿和发动,以及这场斗争向全国的发展。周先生说,五四运动是一部活的历史,它的精神仍然活着。我觉得五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它不仅继承和丰富了新文化运动,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建立。无产阶级再一次显示了阶级的惊人和强大的力量!作者引用当时报刊的话来评价五四运动,指出“这是全民的运动,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五四运动只是示威和罢工。在这本书里,周先生认为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为,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以及新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各种政治社会改革。当然,由于关于五四的争议太多,周先生也尽力让五四的事实说话。他用史书记载说,五四运动是一场意识形态和政治结合的运动。一些新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所以这本书一直坚持一个线索,就是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形成和领导五四运动的,这个五四运动最近影响了整个社会。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失败。中国人民无法理解和放下收复山东半岛的失败,于是多年积累的怨恨和屈辱在中国蔓延,于是北京十一所大学的学生首先在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国内惩罚汉奸,国外争夺国家权利”。随后,各地学生罢课声援北京,直至工商界、劳工界罢课。五四运动从知识分子转向普通民众,扩大到全国。作者更关注五四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影响。

当时的思想是怎么这么快传遍全国的?有多少人想知道怎么读书,尤其是艰深难懂的文言文,于是白话文应运而生,各种新文化题材出现。许多知识分子写通俗易懂的文章给群众看,让普通人实现自己的想法,让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由于知识分子的不断传播,人民才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使五四运动一步步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是知识分子与其他国家大规模合作的开始,对中国后来几十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认为五四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然后才是当时社会平衡的真正变化。五四运动引起了知识分子之间的各种矛盾。他们起初主张社会主义理想,后来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但也有人认为西方的科学万能论已经破灭,政治观念不和谐,因此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巴黎和会上,民众对威尔逊的“14点计划”感到失望,英法等国向日本妥协。同时,在五四事件初期,他们并不支持,也不反对。这就是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进步。

五四运动带来的巨大影响,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在这场运动中,再次证明了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如果你想带动整个大众,改变观念是最重要的。在这场运动中,白话文的出现至关重要。它拉了大众,让文字不再属于知识分子,不再那么遥远,难以理解。因此,知识分子和公众是联系在一起的,最终达到了目的。当然,我们要注意的问题是,所有的历史问题都过去了。请不要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去想那时候有多坏多好。所有的历史都受限于我们自己特定的时间,所以我们只能以批判的态度看待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