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IC电力史
这次合作非同凡响,从合作方国电投资的“咖啡点”就能体现出来。中国有五大央企——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从营收和资产来看,国电投资常年排名第二或第三。此外,国电投资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
此次合作,JD.COM与国电投资有限公司将以构建综合能源生态系统、打造数字化智能供应链为目标,主要围绕县域综合能源、数字化升级、物资采购、智慧物流、能源供应、碳中和规划、产业生态等领域;阿里和国电投资将在“新能源”和“数字化”领域进行合作,以提高生产力,“三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战略机会研究和技术创新。
简单来说,JD.COM与中电投的合作倾向于用供应链能力“赋能”能源企业,而阿里倾向于帮助中电投加速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能力提升生产力。
合作也是相互的。互联网公司在帮助能源行业的同时,也会收获回报。例如,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将在运营、价值链和生态方面帮助阿里巴巴实现“碳中和”目标。
“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来看,电和互联网一样年轻。”阿里巴巴在宣布与国电投资合作的消息时写道。
为什么这个“年轻”的合作会在此刻达成?
请详细解释阿里、JD.COM和国家电力投资公司的合作。
在这份合作协议公布前约半个月,2022年6月20日,国电投资发布公告称,阿里和JD.COM分别以654.38+0.8亿元和654.38+0.7亿元中标舒天云、舒天一号和电投云建设。
其中,舒天云是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根据国家电投公司要求,应具备设备连接、边缘管理、终端控制、应用商店、数据统一、汇聚转发等功能,还需在国家电投公司及下属各级单位之间建设互联互通、多层联动的智能物联网基地,提供云上端到端的在线智能能源服务,数字化驱动三网(能源网、政务网、社交网)融合;
舒天一号是国家电投2021发布的,集能源监测、调控、预测、分析、运维等9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管理与服务平台。
电投云是企业私有云,全面建成后将具有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应用灵活、组件标准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将集团级数据中心放在了贵州贵安新区,以支撑其私有云。它也是腾讯、苹果和华为等企业数据中心的所在地。
其中,阿里获得了电力投资云和舒天一号(服务器型)项目。不难理解,目前阿里云是国内第一云计算厂商。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1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数据显示,阿里云以9.55%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连续六年实现份额增长。
JD.COM收获了JD.COM科技实施的舒天云和舒天一号(门户型)建设项目。JD.COM科技是JD.COM集团的出口渠道,在AI、云计算等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
由此可见,继6月底阿里、JD.COM中标数字化转型后,7月初国电投资宣布与阿里、JD.COM合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其合作范围远远超出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领域是物流。
其中,京东物流与国电投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为国电投综合能源生态圈注入优势供应链能力,在光伏领域开展产品仓储、配送、安装、运维全面合作,全力推进县域清洁能源布局,共同构建县域综合能源综合物流服务网络。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村镇的单位、工厂或居民可以在网上订购光伏发电产品,短时间内收到京东物流送来的货物,快速组装并网发电,就像在JD.COM上订购家具、家电一样。
能源企业转型,互联网巨头不可或缺。
事实上,能源巨头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早有伏笔。
2010年10月26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钱智民来到JD.COM科技,与JD.COM科技总裁李亚云进行了座谈。
当时有消息称,国电投资考察了JD.COM视界、JD.COM无人设备、JD.COM无人超市和JD.COM线上线下门店。在随后的讨论中,“双方就JD.COM科技支持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数字化转型,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支持JD.COM集团清洁智能用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达成共识。”以及“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合作对接机制,抓紧具体对接,争取尽快出成果。”
阿里巴巴更早接触到国电投资。2020年8月18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企业集团总裁张建锋等人来到国家电力投资公司总部,拜访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钱智敏。“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应用和产业融合、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互联网行业的数字化实力和供应链能力是新能源时代能源企业迫切需要的。尤其是2021年底,国资委(SASAC)规定,中央企业要做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0%以上。
目前,国电投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例已超过60%,提前完成了SASAC的规定。其中遍布县城和农村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功不可没。2021,1年2月,全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县数超过100个。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县城屋顶光伏产业将继续发展和普及。
为了实现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更强的供应链能力来帮助能源企业将光伏的触角延伸到县乡。这正是在自营供应链方面积累了深厚知识的JD.COM所擅长的。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早在2021,国家电投就推出了“舒天一号”综合智能能源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能源网、政务网、社交网“三网融合”。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领域有持续的投入,技术经验丰富,也能在短时间内拿出针对B端客户的解决方案,因此是能源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较好选择。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会“拥抱”能源巨头?
大型互联网公司涉足能源行业已经不是最近一两天的事情了。
阿里和JD.COM都在物流领域布局光伏发电。自2018起,菜鸟物流利用仓库屋顶空间布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菜鸟2021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增城园区、东莞清溪园区、杭州下沙园区等6个园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过2500万千瓦时,大致相当于节约煤炭约1万吨。2021年,JD.COM完成12“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将用三年时间建成1000 MW光伏发电能力,为JD.COM 85%的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
随着与电力和能源系统的直接合作,互联网制造商近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
例如,早在2015,阿里云、蚂蚁金服就与南方电网旗下的深圳供电局共建“互联网+”城市电网服务;JD.COM零售曾中标国家电网2019办公物资采购项目,JD.COM以企业业务形式向全国数十家国家电力单位提供智能采购方案,服务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数字化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公司与能源行业的合作进一步推进。
2020年,JD.COM为陕西省能源国企陕煤集团建设“运销云”,推动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帮助陕西煤炭业务流程缩短40%,煤炭运输效率提升30%,服务器成本下降30%以上,助力煤炭高效、绿色、清洁利用;
同年,国家电网一口气与阿里、腾讯、百度等41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几乎覆盖了所有“顶流”互联网公司,并发布了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十大任务”。
2022年6月,腾讯云发布了两款自研能源产品,分别是“腾讯EnerLink”和“腾讯EnerTwin”。其中,“能量连接器”开放了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微信小程序等大量腾讯应用,方便各类占用场景的应用。“能源数字双生产品”为能源生产线打造1:1的生产模式,帮助客户实时监控运行状态,起到节能减排、提高故障预警能力的作用。最近腾讯也和国家电网等能源巨头达成合作。
当C端市场增量见顶时,以能源行业为代表的B端赛道上线成为互联网大公司的普遍选择。一方面是因为能源赛道前景广阔。据统计,仅2020年,国家电网就将在电力信息化方面投入4605亿元。另一方面,帮助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是大型互联网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做传统行业的B端业务,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是一件既有效益又有面子的事情。
此外,能源行业和“双碳”联系紧密,尤其是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占碳中和市场的相当一部分,有助于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有助于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入碳中和市场。碳中和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分析,为实现未来30年碳中和目标,近能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
从公益的角度来说,大型互联网公司与能源公司的合作也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承诺的“碳减排目标”。
例如,2020年,JD.COM提出了“到2030年,京东。COM的碳排放量将比2019减少50%;阿里巴巴2021发布的碳中和行动报告指出,阿里将在203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15年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必须在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伙伴身上勾画出来。
受能源企业相对封闭性和业务复杂性的制约,刺猬公社(ID: Ciweigongshe)对互联网公司进一步进入能源行业的前景仍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无论如何,如果阿里、JD.COM和中电投的合作能够顺利落地,必将为互联网巨头拥抱“能源巨头”开一个好头。
本文来自刺猬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