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保卫自己领土的楚襄王有多聪明?

其实是楚襄王有多聪明,而不是他的老师有多聪明。他能一兵一卒守住地盘,是因为他听从了老师的建议,采纳了三个给他出主意的人的综合建议。所以楚襄王的聪明其实体现在他很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我不会盲目冲动。遇到事情会和别人商量,我会顾全大局。当然,这也是一个统治者必备的才能。只有能听取别人建议的人才能有大成就。

让我们来讲这个故事。当时还是太子的楚襄王被送到齐国做人质,遇到了他的老师沈。老师教了他很多,楚襄王也很尊敬他的老师。齐王被劫为人质时,项王的父亲突然去世,他要求回国参加自己的葬礼。而齐却要500块地才被允许回国。楚襄王为了能够尽快回到楚国,对齐国的请求做了一个虚假的承诺。但他回到楚国当了楚襄王后,却食言了,不想把土地割让给齐国。于是他问老师怎么办,老师说你可以在法庭上征求其他大臣的意见。

在法庭上,三位大臣给出了他们自己的建议。一个说,既然楚国答应给齐国土地,那就必须给,否则就失去了信誉,以后就没人愿意和楚国结盟了。另一个说,绝对不能割让土地,否则,齐会以为我们怕他。不仅不能割地,还要出兵攻齐。而第三个说我们不能割让土地,但是可以找秦帮忙,让秦出面解决这个问题。这三个人说的有几分道理,楚襄王很为难,就又去问老师。老师说你可以结合他们的建议,一起实施。

所以楚襄王最后解决这件事的办法就是先派使者去齐国告诉齐国他愿意割让土地给齐国。然后马上派了一个小分队出兵平定齐国,同时又派了一个人去秦国求救。齐国以为楚国真的来割地了,还是很高兴。但是我们一看到还有军队,就马上派兵去打。却不想被秦军挡住去路。秦国使者说,齐国以土地相威胁,不让楚襄王回国参加葬礼,这是不道德的。如果齐国坚持这块土地,那么秦国就会出面帮助楚国。齐见得不到什么好处,只好先回去。而楚襄王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保住了自己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