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枯水底,明代石桥“真”!这座石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由于旱情严重,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水域萎缩,整个鄱阳湖呈现枯水状态,到处是龟裂的土地,可谓满目疮痍。因为水干了,一直藏在水底的明代石桥才露出来。一眼就看到了绵延数公里的沉重石桥。65,438+065,438+000多个桥墩上并排有三块石头。场面相当糟糕。据专业人士介绍,这座石桥长2930米,有1100多个孔,因此被称为千眼桥。
历史背景根据相关资料,这座石桥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历时五年正式完工,桥体全部采用花岗岩,稳定性强。因为它横跨河流,所以也被称为钱公桥。在过去,这座桥是连接都昌县和幸子县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便利。
露出真面目除了最近露出真面目,这座石桥早在2014年就因为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近8米而露出水面。当时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整个石桥虽然具有一般的建筑风格,但却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和考古价值。其高度对研究明清以后鄱阳湖水位和沉积深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这座石桥,鄱阳湖下还有相当多的秘密,如沉船及其负载,许多战场遗址,具有重大考古意义的文物等。希望这些文物有一天能在专业人士的考古下重见光明,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