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为什么走向灭亡?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除宰相,设立厂卫特勤,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的宦官独裁埋下了伏笔。明朝时期,农民的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朝的记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人。有学者指出超过1亿,也有人说明末人口近2亿。
那么明末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宦官党专权,国历衰弱。
明熙宗初期,大量使用林东党员,加剧了林东党内斗争。所以明熙宗对国家大事的失败失去了耐心。魏忠贤趁机插手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做了太监。1622年,徐鸿儒领导的安百里起义在山东爆发。此外,各地频繁爆发内乱、兵变和反租斗争。
1624后,阎党掌握朝政,魏忠贤篡权,爪牙遍布全国,严厉打击林东党员。他以“扑案、红丸案、迁宫案”为由,唆使党员伪造“林东党籍笔录”上报朝廷。1625年,明熙宗发函。大量林东党员被囚禁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政治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内忧外患,军事衰弱。
1626年,位于京西南角的王巩厂火药库发生大爆炸,造成两万多人伤亡。当时,后金在东北逐渐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明军以坚城御敌,最终击败后金军队,击伤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不久,努尔哈赤死了,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1629年,皇太极绕过长城进攻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在北京广渠门与皇太极对峙,史称变局。
袁崇焕因为清朝的勾心斗角,被崇祯皇帝杀了。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通过长城五次入侵明朝北部直隶、山东两省,史称清军南下战略。当时北直隶连年饥荒,疫病流行,百姓水深火热。辽西的形势也日益恶化。清军与明军多次交战,最终于1640年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倒向清军,明军退守山海关。
农民起义,群众拥护。
明朝中期以后,农民起义经常发生,崇祯时期政治混乱,吏治腐败。与后金的战争带来了大量对辽俸禄的需求和清兵的掠夺;并且由于小冰期气候寒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增加了明朝人民的负担。1627年,饥民在陕西澄城暴动,开启了明末民间起义。后来用、、李自成、张等农民起义,最后发展成为统治陕豫的李自成和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李自成于1644年创立于大顺。三月,李自成率部北伐,攻占大同、傅玄、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景山公园自缢,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