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怪物(6):海豹(续)
西七宿中的第一个苏葵(史记中的魁岳峰)和相邻的北七宿中的最后两个卧房和墙房(广雅称前卫)都被赋予了猪的形象,剩下的最后一个是房火猪。
其次,可以推断苏葵的猪(海豹)是在大冢的猪(貘)之前形成的,最初与苏葵融合,后来分化继承了猪的形象。
那么,追溯一下《淮南子》中所谓的妖怪封印的由来,自然与猪、犍为有很大的关系。
天上的星星和诸神,其实都是世界的映射。比如这个犍为,不仅是房间的别称,也是历史上同名的国家。
夏朝,太康在位,穷国后羿政变篡位。历史上说太康失国,八年后仍在钟康执政。易被其弟韩傕所杀,韩傕继续替追杀之子,灭了。项的遗腹子邵康死里逃生。流亡一段时间后卷土重来,最终破坏了韩卓复兴的成功,被誉为少康中兴。
泰康,众康,少康,这些名字很奇怪吧?找个参考可能更好。
在民间传说中,是杜康发明了酒,酒神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比如曹操曾说“如何解你之忧,唯杜康”,这个杜康指的就是酒。
杜康琦是谁?当然,毕竟只是传说。版本很多,其中一个夏朝中兴王邵康就是发明酒的杜康。邵康,司氏,又名杜康,司相之子,夏朝第六代国君。
无风不起浪。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邵康的经历确实提供了狄俄尼索斯所需要的背景。在逃亡和复辟国家的过程中,先后做过一个姓司的神父,一个姓疱的,所谓疱,就是御厨的头。
太康失国后,历经仲康、项、少康近百年,直到少康复兴,夏朝才回归正朔。
就在少康复辟后,出现了犍为这个名字。
兴国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姑苏的慕容做梦都想着兴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幻想罢了。他咽下去了,回不去了,却白白浪费了神仙姐姐的痴情。
相比慕容复的悲催,邵康可谓是受益于大运的取之不尽的时候。当然,国家复辟的成功必然有赖于各诸侯国的响应和帮助,郭鹏就是其中一位勤王。
所以在他登上王位后,邵康投桃报李,把彭彭的弟弟袁哲封到了魏国。彭波和袁哲都是活了800岁的传奇人物彭祖董成鹏的孙子。如《列子·莫砺锋》载:“彭祖活八百年而不在尧舜之上,颜渊活四十八年而不在众人之下。”
于是,的和彭波的郭成为夏朝的两大诸侯,的后人以国为氏,这就是魏姓的由来。
袁哲的郭峰钱伟在哪里?今河南滑县。例如,《新唐书·宰相家谱四》载:
滑州是滑县,被堵犍为在河南滑县,很多朝代都有记载,比如:
东郡白马,秦汉时设,白马县老城在今华县东十公里处。
夏朝,袁哲被少康封为前魏国,其后人发展为以国为氏的魏氏。然而,钱伟这个名字并不是邵康发明的,更不是袁哲的专利。
比如夏商周时期,魏国几易其主,但魏国一直是魏国。
从少康开始,钱伟就是元国的诸侯,到夏朝孔家第十四代(或第十六代),刘磊很得皇帝赏识,于是刘氏家族取代他成为钱伟国的主人。如《左传·赵专公二十九年》:
扰龙的干扰意味着驯化。至于这里的龙是一种什么动物,有很多含糊不清的地方,本文就不做赘述了。
刘磊得到了御龙的称号,可惜好景不长,却误杀了孔家珍贵的龙用品。赤龙家的刘磊学扰龙估计也是差生,所以下一个念头就是虎伴君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进去跑吧。
刘磊跑了,孔佳没有再追究。他只是收回了御龙石的称号,仍然把郭玮交还给了袁哲的子孙。
你方唱罢我登场,然后几起几落。后来刘雷的后代得到了郭玮,后来袁哲的后代复兴了这个国家。比如西晋的杜预写了一部《春秋左氏列传》:
这意味着袁哲的养龙人刘磊在夏朝的孔家时期逃跑了,然后他回到了中国。但当商汤进攻时,由于刘帮助商汤消灭了夏有公,所以在商朝初期被刘磊的后裔占领。
又如南宋裴潜的《史记集》,其中引用曹魏、贾逵的话:
意思是说,在商朝初期,刘因战功被封到魏国,但很快就被商朝所弃,大概是为了表现新朝的气度,也是为了寻找的后代,所以后来复兴了这个国家。
可惜的是,在商王第23代武丁时期,袁哲系的钱伟国和他家的大郭鹏误判形势,举行公投后宣布独立,不退让,不纳贡。结果被武丁打了,钱伟国的老熟人刘磊换成了刘磊(周交友项目,武丁位于。
同样的故事继续上演,商毁夏,刘氏家族成功;当商朝在周朝灭亡时,韦伯斯特选择了正确的历史方向,于是被分封,魏家回到了他们的祖居地。
总之,城头几百年来换了大王棋、袁哲、刘磊,但无论主人是谁,钱伟的名字都没变。到了东晋时期,已经到了战国时期,前魏被鲁吞并,不复存在(周朝前魏已迁山东)。
由此可见,犍为作为国名,并不是韦氏专有,也不是夏朝邵康发明的,很可能在邵康之前就存在了。
是的,这不是猜测,先秦典籍中就有线索。
我们知道,貘和貘都是指猪,封貘和貘是一回事。同样,所谓貘和貘也是一回事。
李伟有着悠久的历史。
《庄子·一代宗师》中有一段训诫:
在庄子的著作中,他列举了一大堆自古以来得道的圣人,而第一个恰恰是这个不知名的卫道士,而伏羲、黄帝、颛顼、西王母都排在他的后面。
可见,这个与猪有关的魏氏家族的起源,甚至比后世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久远。
这是古代的故事吗?毕竟伏羲黄帝等人到底是人还是神,几千年来都没说清楚,更别说魏微是什么了。
然而,幸运的是,猪并不是想象中的动物。真正的龙无处可寻,而真正的猪必然会像人一样留下痕迹。所以考古发现可以给我们提供线索和答案。
我们之前说过,猪的形象本来就被赋予了北斗七星和北天极,而我们知道这个星空就是星星围绕其旋转的中心,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天人相应的系统中,这个区域对应的是皇帝和皇宫。
显然,猪曾经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其实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就是今天还在使用的汉字。比如家里,房子下面有猪。人活着的时候都是以猪为家的。人死了,也和猪有关。比如葬坟也叫坟,豺狼比豺狼多。这还是一头猪,只是绑了猪脚。
是的,确实如此。
在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流行死者手捧猪的葬俗,即手捧玉猪或石猪作为随葬品。
回过头来看,在殷商时期,连真猪都作为陪葬品,一般用小猪。之所以用仔猪,肯定是因为当时没有生长素催肥药物之类的。养一头猪至少花了一年时间,费了这么大劲还埋了,真不划算。
其实,用活猪殉葬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3600-33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已发现。既有死猪,在各种器物和礼器上也经常能看到猪的形象,如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 3000年)的玉猪龙、安徽凌家滩遗址的双猪头玉鹰、良渚文化的超大号石猪等。
相对于商代的猪殉难,可能在古代更为慷慨,比如内蒙古东部的兴隆洼遗址,距今约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400年。有玉器、石器、陶器、骨头、蚌类等丰富的随葬品,还有猪,还有两只大猪,一雌一雄。以下报价为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发掘简报(1992):
从猪骨的长度可以看出,这不是两只小猪,占据的空间也很可观,可以算是和别人平起平坐了。如果换个角色,站在猪的立场上,真的不好说谁会被埋没。
猪的地位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
猪里面有野猪,野猪有几千万年的历史了。他们一定是在狩猎采集是人类生活主要来源的年代和野猪打过交道。至于几千年前和人一起埋在地下的猪,应该算是家猪吧。即使不确定是否被驯养,至少也是圈养的野猪。
那么,猪又是什么时候融入人类生活的呢?
在欧洲,猪的驯化最早见于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土耳其东部。
东亚猪的驯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遗存,已被一些研究证实为家猪,其时代界限为公元前7000年(罗云兵,中国古代猪的驯化、饲养和祭祀用)。
再比如,广西桂林竹皮岩遗址一期文物中出土了大量的猪化石。鉴定发现,这些猪经过长期驯化,可以确认为家猪。骨骼标本经碳14测年,年龄为公元前7100年(250年,赵奇列入桂东北漓江流域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及其分期)。
公元前7000年左右,中国出现了家猪,之后逐渐传播到各个地区。在Xi安半坡、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土了六七千年前的家猪骨骼。
人类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应该是来自狼的狗,比猪早1000年左右(公元前8000年左右)。
至于绵羊,世界上最早驯化的绵羊和山羊是在伊朗,时间是一万年前,和狗差不多,而中国的绵羊要晚得多。就目前的发现来看,羊的出现比猪晚了3000多年。
中国羊的考古发现表明,已知最早的家养羊出现在甘肃和青海,其年代为公元前3600-3000年。最早的山羊甚至更晚。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年代已达公元前1700年左右。
从文字来看,徐是猪,与羊有关。那么,回到前面提到的庄子对古代道教圣人的排名,徐韦伯斯特在傅之前,确实符合中国出现猪羊驯化的时间。
你能说这只是巧合吗?恐怕不行。
这恰恰说明,古代神话中的那些人物,如魏巍、傅等,未必真的是某个特定的人,但他们所反映的背景是真实的,相应族群的存在也绝非虚构。
所谓神话般的历史故事,其意义就在这里。如果把神话完全归结于文学创作和想象,难免有思维简单、态度粗暴的嫌疑。而且,即使是文学,也有源于生活的基础。
比如韦唯家族,必然与猪的驯化有关,反映了古代先民将野猪逐渐驯化成成年猪的历史过程。唯唯这个概念只有在猪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之后才能产生,大概指的是最早养猪或者非常擅长养猪的一个部落。
同理,所谓伏羲,“伏羲”二字与羊(上为羊,下为葛)有关,可以反映古人杀羊祭祀的历史阶段,所以伏羲的概念自然是在羊出现之后出现的。
有意思的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羊发现于五千年前的甘肃青海,而传说中的伏羲故里恰好在甘肃天水。
中国对猪的驯化始于9000年前。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证据,分布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和广西桂林(真皮岩遗址)。两地的测年结果相近,但两地相距1000多公里。那么,他们是同时开始驯养猪的还是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呢?如果是后者,谁先谁后?
前面说过,从夏朝就存在的魏国,位于河南省滑县,离最早出土的猪骨之一的贾湖遗址不远,只有300公里。
另一个有趣的巧合是,猪和魏国在贾湖遗址的存在可以得到双方的证实。
但是,能说贾湖遗址的猪早于广西桂林竹皮岩的猪吗?
当然不是,因为庄子说的是魏姓,而《淮南子》里的妖怪也叫凤翔。虽然从文字上看,很明显是由貘衍生而来的词,但也要注意,貘是楚等南方地区猪的名称,所以先有其声,后有其词是非常合理的。
换句话说,“卜筮”这个词肯定是在“卜筮”这个词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但称一头猪为“卜筮”这个名字无疑是比这个词更早的。
正如西汉杨雄的方言所说:
对猪来说,南楚叫象,关东关西叫象。
通行证在哪里?这里的关隘指的是函谷关。山海关是旅途的门户,但那是在明朝。
历史上有过两次函谷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位于河南省灵宝市以北15公里的王铎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据说老子出西天汉沽。西汉时,洛阳新安县建有城关,又称函谷关。这里是秦关以东150公里的汉关。函谷关早就废弃了,现在的函谷关就是指秦关。
杨雄是西汉人。所以,不管他说的是秦关还是汉关,这个关隘无疑是在今天的陕西、河南两省。
再看函谷关、贾湖遗址(9000年前出土的猪骨)和华县(犍为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犍为国在北,贾湖遗址在南。贾湖遗址所在地区可能受南楚影响比较大,所以猪叫貘。但在华县猪被称为貘的可能性较大,受东西部影响。
但是,这些地方毕竟相隔不远,猪叫貘还是貘,其实很难区分。
既然韦氏是比伏羲更古老的概念,而妖怪传说又有一个印,而且已经明确印是猪,那么能不能再找出印的出处?
是的,印章这个古老而陌生的名字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张西汉早期的地图,分别是《长沙及其南部地区地形图》和《驻军图》,其年代为公元前168年。
在地形图上,长沙八县七十里都有详细的标准,但奇怪的是,广袤的岭南——秦末大乱时赵佗自封为王的南岳——却空无一人,只标有“丰中”二字,连南岳首府番禺都没有标在上面。
这张地图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两广所在的岭南地区,曾被称为凤中。
就像汉中一样,汉就是汉水,汉中就是指汉水流域的这一带。所谓中封,自然得名于水封。
封水,即贺江,又名封溪,发源于广西富川,向南流经广西贺州,从广东封开县注入西江,全长仅352公里。
现在封开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城,但历史上这个地方曾经是繁华之地。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岭南分为九郡(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镇、日南、雨儿、朱雅),广信郡设在此地,是岭南九郡的首府和交趾部所在地。
从河江上游的广信县开始,汉武帝在封水流域这块有限的土地上密集设置了六郡,仅南海郡就设置了六郡,是封水流域六郡的五倍(陈乃亮、丰中及其在西汉的重要地位),可见西汉对这一地区的重视。
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它,自然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沿贺江北,这是沟通岭南岭北的要道。沿封水向南,入西江后可直达南部海港;东西方向,封开也是两广之间的门户。实际上,两广之名来源于汉武帝在此设置的广信县,东有广东,西有广西。
可以看到,封水盆曾经是岭南地区的中心,而9000年前发现家猪遗骸的广西桂林镇皮岩就在这一带的边缘,从桂林到封开,就像犍为国遗址到嘉湖,只有300公里左右。
那么,封印的封印是否来自于这个水的封印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猪很可能是水封盆地先民北迁扩散的结果。
在北上的过程中,他不仅带来了驯养猪的技术,而且出于对故土的记忆和怀念,冯异的故事就这样口口相传地诞生了。
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密封的密封可能来自密封水的密封。那么,为什么海豹水会以海豹之名?
玺,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是大的意思。所以所谓海豹也是大猪。
不过康熙字典里举的例子好像不太合适。
例如,它引用了《诗经》、《商颂》和颜屋的话:
这些诗的大意是:王上·田冰下令统治四面八方,全世界人民都受到尊重和尊严。行政有不同程度的奖惩,勤政为民绝不偷懒。王命诸侯,四方封国,其乐融融。
封建爵府的封号被《毛传》解读为伟大,但这里的“封建”显然没有“封国立国,诸侯城邦”的解读那么顺畅。
再比如,它的例子是《尚书·顺典》:
这里印章大,其实不合适。
原因很简单。十里两山,前有赵十里二州,后有浔川。赵是最开始的;疏浚就是疏浚。也就是说把天下分为十二州,疏浚河道的意思。
很明显,赵和荀都是动词,没有理由把中封解读为大。封十山两山应该是历代帝王热衷的一种禅修,也就是一种祭祀。
既然把放生封为大并不准确,那么自然,封生应该不是指大猪。
信的初衷是什么?
西汉许慎《说文》中,封地是诸侯的封地,封地面积按男女五等有不同的规定。
例如,袁哲在魏国被少康封为君主,而魏是袁哲的附庸。
我们来看看印章的写法。在甲骨文中,它的字体像一棵树。
没错,印章的本意是在边界种树,就是种树让他的政府成为边界。例如,《李周地官》载:
从《周礼》中可以看出,皇帝的都城、诸侯的封建国家、城市周围都要种树(这段话原意是在社周围种树,社是古代祭祀的场所,是建国的象征)。
可见印章的本义其实是在周围种树作为边界,引申出包、围、合的意思也是很符合逻辑的。
换句话说,封这个概念的核心内涵是边界,其次,封与王权有关。
那么,封水的边界是什么?
水封(贺江)在封开县流入西江是巧合,其纬度为北纬23.436。
北纬23.436度,正好是北纬23度26分。看起来眼熟吗?
是的,这是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不是北半球太阳年运动的分界线吗?
每年夏天的至日,太阳都会跑到北回归线,中午直射到这里,然后逐渐南返,直到到达冬天至日的北回归线,再转回北方。
另一方面,古代王权的形成与天文历法密切相关(可参考前文《岁月如一:王者从何而来》)。作为创造历法最重要的观测对象,用字母来命名其每年往返的北界显然是非常合理的,而这个位置恰好有古人居住的一条重要河流的末端,于是就有了封水之名。
封水这个名字其实来源于对太阳的观测。有点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恐怕真的是这样。
当然,我也承认这只是个人推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斑海豹是由公元前7000年广西桂林朱皮岩驯养家猪的先民命名的,还是在后来的天文观测逐渐成熟后产生的?
根据关于易经的传说,八卦是伏羲创造的,八卦来源于古人的历法实践。创造历法的天文观测最初指向太阳。
如前所述,西河一词与羊有关,中国的羊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也就是说,如果公元前7000年的先民已经发现了北回归线,那么伏羲的可能时代已经超过了3000年。另一方面,据观察,一年有366天,直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尧时代(《尚书·尧典》)才算完成。
如果公元前7000年养猪的祖先已经实现了北回归线,那么观察一年的长度就太漫长了。
因此,水封因连续天文观测发现北回归线而得名较为合理,水封盆地养猪的故事在北迁中原后代代相传,并未被遗忘。所以,随着水封这个名字的诞生,水封的故事也就水落石出了。
比如《山海经》里没有风景(影子),就是夏天的至日上中午的阳光下没有影子。这是北回归线上的一个标志性现象,很难估计发现的具体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最早的家猪出现在9000年前,而中国的水稻种植等农业已经有10000多年的历史,甚至比家猪的出现还要早。
如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上山等地都发现过水稻遗存。玉蟾岩出土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8000-14000年,仙人洞已发现12000年前的野生稻种植二氧化硅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种植二氧化硅。
因为农业生产与季节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即使是现在,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业生产都放在大棚里。在天,春种秋收一定是季节性的。如果我们错过了农忙季节,很可能就没有收成。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必然导致了解和掌握天气的迫切需要,这必然导致历法的产生。也就是说,很可能东亚地区的先民从10000年前就开始观测太阳、月亮等天体了。
这也可以证明庄子说韦伯斯特早于伏羲,进而可以推断,虽然有伏羲画卦的传说,但八卦的发明应该是在伏羲时代之前就已经准备和积累了很久的。
至于公元前7000年在广西桂林竹皮岩养猪的祖先,他们并不孤单。水封谷在西汉成为岭南的代名词绝非偶然,因为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就生活在水封谷。
在距水封结束约30公里的黄岩洞中发现了两个人头骨化石,年代为11930(距今200年)。
黄岩洞旁的东中岩人直接刷新了岭南古人类的纪录,在这里发现了3颗人类牙齿化石,距今148000年(13000年),比位于300公里外广东韶关的马坝人早120000年。
如果只有三颗牙齿不足以证明148000年前水封谷的东中岩人与现代人类有传承关系,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在水封谷以北沿湖南道县傅琰东洞穴发现的47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具有完全现代人类的形态特征,其时代为12-80000年前。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甚至比欧洲和西亚还要早至少35000-75000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吴在《科学》上发表,2015)。
看地图可以看到,从水封的尽头到湖南道县的傅琰东洞直线距离只有250公里。
从148000年前的水封洞内岩石到12-80000年前的道县傅琰东洞,从12000年前的水封黄岩洞到9000年前的桂林赞皮岩,这些古人类遗迹正好分布在水封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不难想象,西汉时期人们就把岭南地区命名为封都,有着几千年祖先生活在封水盆地的悠久历史。
因此,应该有理由相信,除了桂林拼皮岩,水封盆地中还可能发现9000年前甚至更早的猪骨化石;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有可能在这一带找到观测太阳的天文台遗址——当然,这真的要看运气了。毕竟它只需要一根棍子来测量影子,不一定会留下任何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