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叫陈的皇帝?哪个朝代的?

陈姓皇帝有:、陈刚、陈伯宗、陈洲泉、陈友谅等。

陈霸先1

小字兴国出身的陈霸先(503 -559),吴兴下若里(今浙江长兴)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是南北朝陈朝的开国皇帝(557-559年在位)。

早年,他担任新侯钰·小莹(梁武帝的侄子)的传令官,受到高度重视。大同十年(544),广州被兵围困,小莹被围,陈霸先一战获救,引起了梁武帝的注意。次年,他被任命为胶州司马,前往胶州讨伐李奔等人。

侯景叛乱时,陈霸先得知首都被围困,立即准备前往援助。大宝于第三年三月在建康消灭侯景部队。陈霸先奉命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建康。

梁成盛三年(554年)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杀。和王僧辩欢迎梁元帝的第九个儿子小方志到建康,准备称王。成圣四年,北齐出兵南下,护送镇扬侯萧元明登基。

九月,出兵罢黜萧元明,京口除王僧辩,萧称帝。陈霸先总是在绍台元年(555)末和太平元年(556)六月拍摄梁超的军务照片。

先后挫败了北齐两军的大规模入侵。爵后拜丞相,录尚书,魏震将军,入宜兴郡公拜大福。又挟丞相共一百八十,加锡九,封陈宫,并寻骑士为王。

太平二年(557),梁禅称帝。永定三年(559),陈霸先去世,在位三年,时年57岁。谥号为高祖的武帝,葬于万安岭。

2.陈刚

陈传(520年,一说522—31年5月),一写钱,又名谭传,号荃和,字。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县)。

陈武帝之侄,陈导谭,始兴昭烈王,陈之长兄陈传,南北朝陈朝第二帝,同治天嘉年间,559年至566年在位。

陈文帝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和培养,梁时任太守。绍太尊元年(555),助平定杜小生、张彪,授会稽太守。太平二年(557),陈武帝即位,被封为临川王。

永定三年(17,559)八月,病逝,宣皇后和中国书法家蔡决定不发丧,召他回朝,立他为帝。改元田家。曾凭祥王林,临川周棣,熊,易,建安宝应等谋反。

陈岗在位期间,大力整顿吏治,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当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形势比较强盛。他是南朝帝王中少有的有为君主。

天康元年(31,566年5月)四月二十七日,陈文帝陈刚去世,遗诏皇太子陈伯宗继位。陈时年四十五岁,谥号文,葬于永宁陵。

3.陈伯宗

陈伯宗(12,554,或552年6月20日-570年5月),即陈废帝(566年至568年在位),是一个小字毒枭,是陈文帝陈刚和他的母亲沈妙蓉的长子。

南北朝陈朝第三帝。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伯宗在陈文帝死后称帝。因为陈伯宗年轻,就以叔父陈转为司徒,记载历史,监督中外军务。

所以政治局势被陈旭掌握了。次年,改国号为光大,升陈转为太傅,准其佩剑上殿。光大二年(568),165438+十月,陈传造反,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太建元年(569年),陈伯宗去世,年仅19岁,葬于宸妃陵(临海王墓)。

4.陈洲泉

陈洲泉(?-1795),阿光民,又名周琛,祖籍中国福建同安,台湾彰化人,从事卖糖。在1790年代,他是台湾省天地会的领导人。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与苏叶合谋前往福建同安起事。战败后,他带着剩余部队回到台湾省。同年,陈洲泉与台湾省南路陈光爱等天地会成员攻打凤山县部,后逃离凤山,藏身彰化。

1795(乾隆六十年)二月左右,由于林事件刚刚平息,“大陆”商人在中国继续搜米,彰化地区的米价十分昂贵。不久,彰化地区发生抢粮暴动。虽然政府出兵平定,但仍未能平定民怨。

同年3月,陈洲泉乘机发动陈光爱等3000余人起义。3月10,以天地会成员为主要成员的武装力量攻占了鲁抗,杀死了驻扎在鲁抗的清官。

13年3月,陈洲泉围攻八卦山、彰化城,两天后攻占彰化。然而,这支部队在之后的六次北方进攻战中并没有取得胜利。

3月18,台路,杨领兵斗六,成功解除斗六围城危机,随后杨迅速攻占彰化、鹿港。周琛全、、黄巢等人密谋组织数千人。

5月3日,又发动起义,杀死清水师游击队员曾、朱会昌等。,并提出“争天夺地”的口号建立政权。后来被当地地主镇压,被俘牺牲。

5.陈友谅

陈友良(1320-1363 10 10月3日),湖北泌阳人;元末英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元末中国达汗政权的创始人。

1351年,徐寿辉揭竿而起,建立田湾政权。尤良投奔了他的大将倪文俊。1357年9月,反徐守会倪文俊袭杀,自称勤王、慰安使者,出发进攻江西各路,包括江西、安徽、福建。

1359年,杀天将军赵普生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取鸠山州,杀徐寿辉,即刻称帝,国号汉,改大义,以邹普生为氏,张毕贤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率领60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却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死于44岁。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立为帝,改国号德寿。次年,朱元璋从廖永忠起兵,西征吴军,兵临武昌城下,陈立投降。

百度百科-陈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