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的发明者是谁?
热气球是一种比空气轻的飞行器,上部是大气层球体,下部是吊篮。气球内部加热空气,空气的密度比外面的冷空气低,并作为浮力使整个身体移位。
吊篮可以承载乘客和热源(多为明火)。现代的运动气球通常是用尼龙织物制成,开口用耐火材料制成。
以热空气为浮力气体的气球。气囊底部有大开口和吊篮,用于冷风加热。加热后空气密度减小,温度达到100°C时密度约为0.95kg/m3,为空气的1/1.3,所以提离不高。
现代热气球在吊篮里装有简单的飞行仪器、燃料罐和喷灯。从地面起飞时,点燃喷灯,加热空气,从气囊底部的开口向气囊充气。升空后,控制喷灯的喷油量来控制气球上升或下降。
扩展数据:
热气球的历史发展
18世纪,受火炉中纸片上升的启发,法国造纸家蒙·高尔菲氏兄弟(即孟氏兄弟)试验用纸袋收集热空气,使纸袋能随气流上升。
1783年6月4日,蒙哥菲尔兄弟在里昂安诺内广场进行了一场公演。升起一个周长为110英尺的模拟气球。气球是用纸糊的布做的,布的接缝处扣着纽扣。
两兄弟用稻草和木头在气球下点了一堆火,气球慢慢上升,飞了1.5英里。蒙哥菲尔兄弟制作的气球上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和一只鸭子。
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蒙哥菲尔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廷大臣和13万巴黎人进行了热气球升空表演。
同年,165438+10月21日下午,蒙戈尔费耶兄弟在巴黎穆伊特堡进行了世界首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25分钟,飞越半个巴黎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早了120年。
二战后,高科技使球形表皮材料和加热燃料普及,热气球成为一项不受地点限制、操作简单方便的大众体育赛事。
20世纪80年代,热气球被引入中国。65438年至0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主编史蒂夫·福布斯的父亲马尔康·福布斯先生乘热气球和摩托车游历中国,从延安到北京,实现了乘热气球飞往世界每一个国家的愿望。
作为一项运动,热气球越来越受欢迎。曾创下上升34668米的纪录。从8月1978,11到6月17,双颖三号成功横渡大西洋,双颖五号于6月1981成功横渡太平洋。
有超过20,000个热气球在世界各地飞行。中国拥有100余个球,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国际热气球邀请赛、泰山国际热气球邀请赛等大型比赛和99 '全国热气球锦标赛。
百度百科-热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