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药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1)飞溅法

(1)对于不溶性药物应充分溶解,均匀地洒在整个池中。

(2)室外池塘洒药一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进行,因为服药后容易观察,而高锰酸钾等光敏药物则在傍晚进行。

(3)扔药时一般不要喂,最好喂完饲料再吃药。

(4)溢出的药物应在上风向和下风向逐渐溢出,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⑤当池塘缺氧,鱼浮头或刚浮头后,不应洒药,因为容易造成致命事故。如果池塘里有增氧机,最好在洒完渔药后适时启动增氧机。

⑥一般不适合人为干扰,如拉网、增加苗量等。如果要做这种手术,需要等到病情好转稳定后。(2)浸浴法

①捕捞患病养殖动物时,要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患病动物的伤害。浸泡时间应根据水温、病体的耐受程度和渔药的使用说明灵活控制。

(2)由于浸浴时养殖动物密度一般较高,浸浴时间较长时应充气。

③尽量减少浸浴引起的应激反应。(3)注射法

首先要准备好注射用药物,注射器械要提前消毒。注射药物时,要准确、快速,以免伤害患病的水生生物。(4)口头方法

①服药前1 ~ 2天停止进食,使养殖对虾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以便最大限度地吃到药饵。

(2)投喂药物饵料时,要考虑每次投喂量,但投喂量要适中,避免过剩。(5)悬挂法

悬挂用的袋(筐)应放在繁殖对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如餐桌、池塘附近的迎风处。用于悬浮的渔药总量不得超过全池溢出量,抗生素等药物不得装袋(篮)悬浮。(6)其他

(1)使用有毒渔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和水生生物中毒。

(2)化学制剂,一般应选择木质、塑料或陶瓷容器。

(3)服药后如发现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相关技术人员或采取相应措施,如注意引流、补充新水、提高充气速度等。

④在混养池塘使用渔药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安全,还要考虑所选药物对非患病物种是否安全。

⑤为了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还应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点决定轮换用药。

⑥注意不同生长阶段水生动物对渔药敏感性的差异。

⑦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渔药的停药期和残留限量的要求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且这些法规还经常不定期的修订,所以养殖户要时刻关注这些变化。

用药时要注意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通常,药物的剂量是指水温为20℃时的基础剂量。水温达到25℃以上时,应酌情减少用量;当温度低于65438±08℃时,应适当增加剂量。

⑨谨慎使用药物;池塘“转水”禁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