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是指人类社会的生活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狭义上是指社会日常生活领域以外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反映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知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素材和灵感。艺术家只有在生活的源头挖掘矿藏,汲取营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他的创作才会有生命;另一方面,如果一味模仿前人或他人的作品,即使他的创作在技巧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是苍白无力的,缺乏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青铜图案的演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夏商时期随着等级制度的建立而进入奴隶社会。怪异凶猛的饕餮是青铜装饰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新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想象和编造的形象,起到了恐吓和威慑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得到解放,礼崩乐坏,相应的青铜器纹饰开始描绘世间的现实生活,更加世俗化,出现了战役、车马、宴饮等内容。可见,艺术作品的主题和题材是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的。
艺术反映了全面的社会生活。
所谓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从物质社会生活到精神情感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反映全方位的社会生活”,是指艺术不仅能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还能反映人们在固定的社会生活中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文艺思想,还能反映人们的梦想、幻想、情感、欲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艺术的视野之内,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场和表现对象,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呈现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软软的塌钟,车马般的怪物,反映了画家幻想中的世界。
(3)艺术通过艺术家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艺术不仅仅是改变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认知和审美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理解,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和理想。
伯格曼在《秋天的奏鸣曲》中写下了别样的母女情愫,这源于他自身对母子关系的不满和反思,也源于从小母爱的缺失。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的感情才如此深刻准确,观众在看母女对决时也能感同身受。